——對寧夏人文精神研究的一點思考
2010年,是西部大開發第二個十年規劃的起步之年。寧夏要搭上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列車,在經濟增長速度連續10年超過10%的基礎上繼續快速向前行進,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全麵的發展,就需要我們在新的發展階段中,更多地關注物質背後的東西,關注為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提供能源提供支撐的東西,也就是文化的、精神層麵的東西。
因為,發展不僅是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也不僅僅是政治問題,更表現為是文化問題。在目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熱潮中,我們很有必要探討構築跨越式發展的區域文化底蘊,研究、提煉、培育和弘揚富有鮮明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寧夏人文精神,為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寧夏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讓寧夏人文精神成為空前強大的社會文明前行的驅動力量。
一、寧夏人文精神的主要特征
人文精神是人類在發展自身、創造文明、形成人類文化中所不斷積累、養成和進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精神上的取向追求和氣質品格等。
人文精神從根本上體現著:對自身作為人的價值的高度肯定和對完善自身的積極追求。人文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前行的“內動力”,又是最重要、最基礎的“軟實力”。
寧夏社科院研究員薛正昌認為,“區域文化的生成與變遷,一是取決於文化賴以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二是在這個環境中多民族不斷開發的曆史,後者是區域文化得以產生的主體。”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行走在逝去的文化地理空間,再縱觀氣象萬千的寧夏人的當代生活,就會深切感受到:賀蘭山六盤山造就了寧夏人的堅韌和寬厚,黃河清水河哺育了寧夏人的奔放和進取,千裏沃野的銀川平原給予寧夏人以開闊和平和。回首寧夏幾千年的發展史,更會看到地理的特殊性、文化的多樣性和多民族的共同生存和融合,生成了寧夏多姿多彩的人文精神。
寧夏人文精神作為地域文化精髓,有著鮮明的地域文化特點和濃鬱的時代氣息。我以為,其一,它是寧夏曆史文化經驗的總結,寧夏曆史文化是它的源頭。其二,寧夏人文精神是當代精神的呈現。其三,寧夏人文精神是引領、支撐寧夏創造未來的精神力量。可以說,它濃縮了寧夏曆史文化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其主要特征有三點。
(一)海納百川的品格
寧夏有天下人,這句話形象說明了寧夏有五湖四海的移民。寧夏曆史的發展,是伴隨移民的曆程走過來的,移民是寧夏的一個永恒話題。從先秦時期起,曆代的寧夏這片土地都容納了眾多的移民。寧夏古代移民的遷徙過程,也是少數民族大融合並伴隨文化大融合的過程。
在當代先後有幾次大的移民潮,例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先後有大批幹部奔赴寧夏參與新政權的創建工作;自治區成立前後全國各地抽調幹部、知識分子充實到各級部門中;一批批人員響應號召從北京、浙江等地來寧支援農業建設;大量的全國的大學畢業生被分配到寧夏工作;
一批批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寧人員充實到各條戰線;從1960年代開始的幾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熱潮;連年不斷的複轉軍人、農轉非和外地來寧務工人員等等,構成了寧夏經久不息連綿不斷的移民潮。
寧夏社科院副院長劉天明概括寧夏當代的移民特點是“大遷徙、大流動、大進大出”。
寧夏在漫長的發展中,吸納和融會外來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長城文化、移民文化等多種文化。多種文化的交融和吸納,使寧夏文化在曆史的厚重與深沉的基礎上,更加五光十色,璀璨奪目;來自不同地區移民共同生存和創造,鑄就了寧夏人包容四方、海納百川的包容胸懷。
(二)艱苦創業的精神
寧夏的地理位置和曆史因素決定了寧夏人在曆史發展的長河中要經曆更多的艱辛和拚搏。早在2萬年前水洞溝先民的經曆,就彰顯出寧夏人最早的拚搏精神。曆代統治者在寧夏的軍屯、民屯、商屯,開發了寧夏富饒的土地,也形成了經久不衰的創業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寧夏人。尤其是自治區成立後,來自多個省市一批又一批的開拓者,在廣袤的荒原上建立礦區廠房、國營農場、機關學校,使寧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0年的創業史,每一篇章都記載著寧夏人奮力拚搏前行的步伐,都洋溢著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進取精神。
同時,也造就了寧夏人兼有農耕文化的勤勉淳樸和移民文化的大氣開拓的特質,形成了寧夏精神與時俱進的強大內在動力。
(三)和諧奮鬥的追求
李長春在寧夏代表團講話中稱讚寧夏是實施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好典型,也是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的好典型。這是對寧夏各族人民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高度概括和肯定。寧夏是一個民族團結、和諧相處的典範,50多年來漢族和回族以及其他的散居的少數民族團結得像一家人一樣,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創造屬於每個寧夏人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