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營造公德氛圍(1 / 1)

工作探索

工作中尋求創新,尋求突破,尋求超越,必須勇於探索。

勇於探索將用新的方法對待常規,勇於探索將用新的勇氣應對挑戰。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努力使工作探索成為讓人振奮與享受的旅程。

創建衛生城市,內容很多,涉及到方方麵麵的工作。但概括起來,無外乎主體要素和客體要素。主體要素就是人,亦即城市的廣大市民。

所謂客體要素就是獨立人以外的硬件和軟件。兩類要素都是創建衛生城市的必要條件。主體要素——人的素質、公德意識的高低強弱,將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公共秩序、環境衛生和道德風尚,決定著創建衛生城市的步伐。所以說,創建衛生城市,必須在增強市民的社會公德意識上下工夫。

可以說,現實生活中具有良好素養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人還不太多,一些人隨大流。不少人公德意識淡漠,一些人在公共生活中連公德常識都不講。所以要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識,首先要抓教育。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社會公德常識的係統教育,使廣大市民懂得社會公德的基本規範,明確作為一個公民如何按照社會公德的要求去約束自己,明確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這樣做。例如:上海在全市廣泛開展“遵守‘七不’規範”活動,即“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損壞公物、不破壞綠化、不亂穿馬路、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說粗話髒話”。以“七不”為突破口,來提高市民素質,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我區一些單位開辦文明市民學校,對職工進行係統文明教育,提出“在單位做文明職工,在社會做文明市民”的具體要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加強教育的同時,還需要采取一些強製性的措施,對市民提出具體要求,給市民造成一種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外部環境和外助力。比如衛生意識,有些人到了北京王府井大街,就不敢亂吐口水,亂丟東西,一來處罰嚴厲,二來環境幹淨約束人。新加坡的經驗也說明了政府實行強製性的必要性。新加坡的城市管理讓外人感到很嚴厲,但正是通過政府一係列法令及各種各樣的規章製度、教育製度與教育體係,在依法規範市民行為的同時,創造了一個迫使市民不得不遵守社會公德的環境。結果是:“政府用一隻手捏出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另一隻手捏出了令人羨慕的現代新加坡精神文明”。

由此可見,我們要想切實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識,加快創建衛生城市的步伐,必須雙管齊下,在“教育”和“規範”兩個方麵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

原載《寧夏日報》1995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