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個時期,從上到下各種媒體都在談WTO,談機遇,談挑戰,談對策。在我看來,對於脫胎於計劃經濟體製的中國市場包括寧夏市場,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和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最缺少的恐怕不僅僅是技術、資金和人才,而是觀念的更新。所以思想“入世”是關鍵。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綜合生產力和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然而我們應清醒地看到,我們的思想觀念在許多方麵是在半封閉狀態下的改革開放的環境和背景下形成的,雖然其中有些是合理的,對路的,是適應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但在加入WTO後,我國即由過去的部分開放轉變為全麵開放,由以國內規則為基礎的開放轉變為以國際規則為基礎的開放。
在變化了的環境和背景之下,對照世貿組織的標準,就顯得有些思路狹窄,有些觀念陳舊,還有些觀念是錯誤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轉變或修正我們的思想觀念,立足世界看寧夏,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
樹立WTO觀念。為推進世界貿易自由化,WTO的協定確定了非歧視、透明度和法製統一的基本原則,這三大原則也可概括為:平等、公開和統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WTO就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經濟在許多方麵要嚴格按照WTO的規則在全球化的軌道上運行。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和了解WTO知識,各行各業應結合工作實際努力掌握其基本知識。近年來,我們的一些企業受到國外企業的傾銷傷害,卻很少拿起反傾銷的武器保護自己,蒙受很大損失。麵對指控,批駁、應訴與否,代價差別很大。例如歐洲鋼鐵工業聯盟於1999年3月31日指責中國、印度、羅馬尼亞向歐洲出口非合金中厚鋼板傾銷一案,馬鋼、鞍鋼、首鋼等6家企業積極應訴,據理力爭。歐盟委員會經過15個月的審理,查出我方出口產品不足以對歐盟同類產品構成損害的證據,最終裁定我方傾銷稅率是8.1%,為最低。而沒有應訴的其他企業傾銷稅率高達30%。事實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會不會用自我保護的武器,其結果大不一樣。
樹立全球觀念。“入世”以後,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係將更加密切,並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的海洋,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對區域經濟的理解,淡化地方意識,樹立全球觀念。過去我們在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麵,往往強調產業鏈的完整性,以此來表現自己的實力。其實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是一個大市場,一個產品可分解為眾多的生產環節和部分。如美國波音飛機的尾翼部分就是由我國生產的。所以,一個國家和地區可以不需要完整的產業鏈,也可以不完全使用本國的資源、技術和人才。還有,過去我們每每看到報道某某發明、某某新產品填補了國內某項空白,當然,這種填補空白的努力,在當時國際國內環境下,還是必要的。在“入世”後,有些技術和產品的空白有必要去填補,而有些則沒有必要去填補,完全可以從市場上引進、購買,而引進和購買的代價往往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