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曆史上珍惜時間的例子很多,許多珍惜時間的人,後來都成了一代名家,他們不僅在曆史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也以自身作則,為後人樹立的光輝的模範。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糊口。隻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幹活不報酬。隻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教育啟示】

匡衡鑿壁偷光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時間讀書,彌補白天時間的不足,可以想象,匡衡白天的學習一定是非常用功的,曆史上還曾有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每晚借著螢火蟲的亮光讀書,引得很多人前來拜訪,但發現他白天都不在家。客人很奇怪,為何晚上刻度讀書,白天卻出去遊玩?家人說,他出去不是幹別的,正是去捕螢火蟲了。因此,教育孩子應該注意,學習匡衡要注重學習他的精神,而不是學習他的做法,要由表及裏的去體悟,才能有真正的收獲。匡衡鑿壁的目的是為了求真知,而不是沽名釣譽。

正是因為如此珍惜時間,才有了匡衡後來一代大儒的身份。聽過他講經的人曾讚歎說,聽匡衡講經,總能從耳熟能詳的經書中讀出新的意思,給人以無窮啟迪。這也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珍惜時間努力學習,肯定會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