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決策的代價可能非常高。飛速上漲的房價引誘人們拿出自己所有的錢,買越來越大的房子,賣的時候卻賺不到錢。每天有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洛杉磯房地產市場,數百萬人的財產取決於自己家房產的價格。但是很明顯,人們根本就不知道洛杉磯的房產到底值多少錢。而且全國到處都一樣,房產的價格瘋狂上漲,我們的財產也跟著水漲船高。
房地產市場崩潰引發的金融災難給美國帶來了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縮水,25年來首次把失業率推高到10%以上。危機迅速波及全世界,使2009年世界經濟縮水3.3萬億美元。當初誰知道房產價格會產生這樣巨大的破壞力呢?
在多數時間裏,價格在推動世界運轉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它能促使人類產生決策行為,反過來又是由人類行為決策所產生的,價格為人類的知識、信仰以及各種選擇偏好貼上了標簽。25年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某經濟學家發表了一篇題為“橙汁與天氣”的研究文章。文章認為,橙汁期貨價格在預測佛羅裏達州天氣方麵比國家氣象局還準。橙汁價格反映了投資者對橙子預計收成的了解,如果得到可靠數據,預計天氣對橙子收成有利,他們認為橙汁價格會降低,在空頭方麵壓注;相反,如果預計有嚴重寒潮襲擊,他們會把賭注壓在多頭上。對大批投資者的決策加以提煉可以發現,橙汁期貨價格反映的是全世界關於佛羅裏達州天氣的集體認知。
價格是經濟的重要信號,引導人們把資源投到何處以換取最大回報。人們挨個商店轉,逐個進行比較,購買最合算的等離子電視機。這樣做其實對我們大家都有好處,消費者買到了更好的產品,省下錢可以買更多東西,生產商也努力做到物美價廉,提高了整體經濟的效率。那些得益於高素質工人而成功的科技公司會出更高的工資—更高的價格—吸引更高素質的人才。隻要回報率高—以工資為衡量標準,與他們投入的時間、金錢和勞動相稱,工人們就願意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
但是,這一良性循環取決於價格的相互關係要合理。生產出的電視機必須合格,與各種型號的成本收益相符。如果價格出了問題,這些決策就會被扭曲,常常帶來破壞性後果。很不幸,此類問題經常發生,並非偶然現象,結果令人沮喪。
2000~2006年,美國人相信房價會永遠漲下去,一窩蜂似的爭購大房子,房地產業吸收了空前多的國家資源。發財的欲望把房價推高了平均70%,開發商一個勁兒地忙著蓋房。後來泡沫破裂,房價從2006年春季的最高點一路下跌到2009年初的低穀,下降幅度將近1/3。
在最可怕的那幾個月裏,世界經濟搖搖欲墜,麵臨滅頂之災。美國最受崇拜的資本主義大企業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的股價從原來的最高點下跌了90%以上。通用汽車公司的高管在半個世紀前曾豪邁地宣稱“通用就是美國,美國就是通用”,這時卻貸不到款也賣不出車,不得不接受政府的接管和救助。盡管巨大的泡沫刺激著人們,把房價推到天上又摔到地上,實際上它沒給房產所有者帶來任何好處。2000~2004年美國人擁有房產的比例增加了1.5個百分點,達到了69.4%的峰值。到了2009年底,跌到67.3%,又回到2000年春季房價快速上漲前的水平。
同樣的情景不僅出現在美國,2000~2007年,英國和西班牙的房價也上漲了大約90%。到2009年底,英國的房價比最高時期下降了大約16%,西班牙下降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