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聖誕平安之夜,獨居公寓一角,突感無聊頹廢。回想一年以前就計劃要寫的農村醫療保障製度評價一書,準備選一個省為樣本,在其6年合作醫療發展曆史基礎上,結合當地社會經濟文化情況,以結構-過程-結果為基本思路,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需要需求、製度、管理、公平、效率、質量、健康結果和可持續性發展等方麵進行總體評價。一年來,忙於塵埃喧囂和庸庸碌碌,心境無法沉澱,竟連調查表都沒設計好,何談書稿?

外麵飄著零星雪花,為這平安之夜增加了無限祥和。躺在床上,側望窗花水汽,透視遙遙蒼穹,想使自己平靜卻無法入睡。遂撿床頭南懷瑾大師指導下古道所撰《禪之旅》一書,慢慢翻閱品味。講的是作者對宜春禪宗的的探索,裏麵還附了很多諸如仰山棲隱禪寺、靖安寶峰禪寺、奉新百丈禪寺等圖片,內容豐富多彩。宜春沒有去過,更不知還是這麼神奇的禪宗之地。起床網絡搜尋宜春網之禪宗介紹,僅聊聊幾語提及,更多的是介紹“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的優美風光,遺憾而睡。

天亮臥床遐想,或許是禪宗讓我突遇大光明,火花蹦出,何不把過去幾年撮寫的合作醫療文章和研究編成一本書,既為無奈之下出書找到了資源,又把自己過去的東西作以梳理。

起床沐浴完畢,打開電腦,竟發現思路如滾滾之源狂奔而下,一發而不可收。兩天兩夜,如匆匆羈旅之人山路狂行唯恐夜深難覓棲身之處。12月28日晨,東方既白,白雪掛樹,樹凝銀霜,霜色可憐。揉揉澀澀的混沌之態,視桌上書稿,禁不住向隅掩羞而笑,如此浮躁之人,竟亦褻瀆貪婪之讀者,豈不誤人哉!

全書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評價基礎,主要包括第一章合作醫療製度研究;第二章合作醫療評價研究進展;第三章合作醫療評價指標體係建立的理論探討;第四章評價理論基礎包括貧困理論、大病的論述、公平理論和績效評價理論;第五章和第六章則從門診和住院兩個方麵評價合作醫療補償政策。

第二部分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補償評價。主要包括第七章補償評價基礎-大病的測量與界定,通過利用不同風險經濟學的方法來測量大病;第八章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合作醫療大病補償公平性評價體係;第九章合作醫療社會與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研究;第十章從籌資率、受益麵,門診和住院的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分析合作醫療費用負擔公平性;第十一章則是從定性角度對合作醫療大病補償評價予以補充。

第三部分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指標性評價。考慮如何從不同的方麵利用不同的方法選擇代表性指標進行合作醫療評價,並建立監測控製區域。其中,第十二章合作醫療評價指標的建立,主要為初選指標和計算;第十三章合作醫療評價指標的篩選,采用了專家谘詢、變異係數和聚類分析三種方法進行單選和聯合篩選,建立代表性評價指標體係,並采用等效性檢驗進行指標的代表性驗證和分析;第十四章在確定代表性指標的基礎上,在合作醫療製度運行的幾個關鍵環節、重要領域選擇敏感性指標設置預警值或預警區域,對照實際運行情況,凡發現低於或超出預警值或預警區域的情況隨時報警予以提示,以利於管理部門逆向查找原因並實施控製;第十五章圍繞評價指標,以籌資和透支為基礎分析合作醫療的影響因素,找出合作醫療控製的關鍵點;第十六章則是根據上麵研究基礎,選擇了20個樣本縣,利用因子分析法對合作醫療進行綜合評價,建立監測控製點,動態觀察指標的代表性和評價效果,並在最後進行總結和討論。

文章最後一章是對合作醫療的展望性評價。作者提出自己一隅之見,從我國合作醫療的管理體製、參合籌資與製度缺失和定位、政策主體問題、費用控製與監管等方麵,提出了當前存在的關鍵問題和對策。

本書主要對象為衛生管理類大學生、研究生,從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

本書的編寫,寧夏醫科大學管理學院眭睦老師承擔了合作醫療評價理論基礎等章節的編寫和全書的編輯校稿、出版工作。研究生韓春豔協助撰寫了合作醫療大病補償第七章至第十一章,李穎、孫瑋也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和校稿工作,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李林貴

2009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