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補償政策評價(1 / 3)

第一節 概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現對參合農民以大病補償為主,但考慮人群的覆蓋麵和受益率,各地在門診采取了不同補償政策。主要以家庭賬戶、門診統籌等形式單獨或結合實施。寧夏、山東、重慶等個別地方實行了基本醫療服務包。以服務包的形式,利用參合農民統籌基金人均30元,在村衛生室利用74種藥品為農民提供30種常見病服務。但從運行來看,家庭賬戶利用率太低,起不到門診補償的作用,故很多地方以門診統籌或總額付費的方式提供門診服務。本章主要以門診統籌和基本醫療服務包政策予以評價。

第二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統籌政策

(一)基本情況

本章選取了西部某省6縣的合作醫療門診統籌方案進行評價。

(二)門診統籌方案及補償辦法

6縣都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從目標、基本原則、資金來源、補償方式、補償範圍、標準、報銷程序、運行管理等方麵製定了門診統籌方案,並成立門診統籌管理領導小組。主要規範性的文件有: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工作實施細則(包括方案和管理辦法)

2.慢性病、特種病管理辦法。

在門診統籌方麵,其中D縣還規定:門診統籌基金分為門診醫療補償金和風險儲備金,門診補償金占95%,用於農民門診醫療費用的補償;風險儲備金占5%,用於門診醫療費用補償出現透支後的補償,風險儲備金累計達到當年門診統籌基金的10%,不再提取。

E縣有一個特殊情況是考慮到某鎮農民就醫的可及性,在縣級醫院(市二醫院)特設了一個小壩鎮參合農民門診統籌報銷窗口,以方便附近小壩鎮的參合農民就診,所以特別規定彩色B超、CT、CR檢查費,大型生化檢查費不計入門診補償。

關於封頂線,普通門診:6縣都規定了150元的封頂線,其中E縣還規定,參合農民一天之內限報一次,每次補償範圍內發生的費用(處方總費用)不得超出25元,最高按25元補償,這無疑是對參合農民設了兩道封頂線。慢性病:除B縣和E縣外,其它都有慢病補償。其中,A縣規定,單病種1000元,兩種病1500元,兩種病以上2000元;C縣封頂線為2000元,D縣1000元,F縣1500元。特殊大病,除B縣、E縣和F縣外,其它3縣設有補充方案,其中A縣封頂線為5000元,C縣為2000元,D縣1000元。

關於慢性病和特種病補償,各縣隻是在方案上進行完善,一般規定半年報銷一次,迄今為止,還沒有對病人進行補償。

(三)門診統籌管理辦法

各縣製定了工作職責,主要包括縣合管中心、各定點醫療機構,同時要求各鄉鎮衛生院配備門診統籌專(兼)職工作人員2-3名,負責合作醫療門診統籌的具體管理。同時各縣還製定了報銷流程、監督管理和獎罰措施等。其中,E縣還單獨製定了詳細的門診統籌管理細則。

各縣在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管理也作了有意義的探討,主要表現為:

1.醫療服務管理。縣合管辦督促定點醫療機構改革服務模式。優化服務環境,改善服務態度,降低服務成本,簡化就診手續,方便患者就醫,嚴格執行藥品目錄,有效控製費用,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2.建立監管機製。主要為:

2.1 強化現場監督。由合管辦工作人員每月深入到農戶隨機走訪調查,了解參合農民門診就醫補償情況。

2.2 加強衛生院監管。縣管理中心人員定期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核查醫療服務收費和治療用藥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3 建立門診處方額控製製度。如D縣規定,鄉鎮衛生院平均處方金額控製在25元內,村衛生室平均處方額控製在15元以內;C縣規定,鄉鎮衛生院平均處方金額控製在30元內,村衛生室平均處方金額控製在20元內;B縣則規定,普通門診口服藥不得超過3天劑量,慢性病(如高血壓)不得超過1個月劑量,鄉鎮衛生院次均處方費用在30元/次以內,村衛生室平均處方金額控製在20元內;A縣規定門診次均費用26元左右。

3.嚴格核實門診補償資料。各縣對門診補償資料進行嚴格審核。實行補償資料“四相符”製度,即門診補償登記表、門診處方、合作醫療醫療證記錄和門診統籌補償結算單必須做到相符。

4.嚴格報銷流程。

4.1 普通門診統籌報銷:參合農民在定點鎮(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的,可先由定點醫療機構初審並墊付報銷費用,每月報合管中心審核,按核定金額撥付。在定點村衛生室就診的,由衛生室先報本鎮(鄉)衛生院初審彙總,然後由衛生院按程序上報審核撥付。

4.2 慢性病門診統籌報銷:慢性病病人在辦理《慢性病門診統籌治療證》後,在鎮(鄉)或縣級定點醫療機構治療的,由鎮(鄉)衛生院或縣級醫療機構初審墊付,然後由定點醫療機構每月報合管中心審核,按核定金額撥付。

4.3 特種病門診統籌報銷:特種病病人辦理《特種病門診統籌治療證》,在三級以上或專科醫院治療後,憑門診病曆和門診收費憑證到合管中心直接報銷。

(四)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設置及服務情況

從普通門診定點醫療機構來看,村級醫療機構A縣設置率最高位29.13%,其次C縣23.18%,B縣和D縣基本一致18%,E縣98個衛生室僅設2處,F縣95個衛生室一個未設。所有鄉鎮衛生院皆為普通門診定點醫療機構,A縣和E縣各有2處縣級醫療機構為普通門診定點醫療機構。

慢性病定點醫療機構,除B縣和E縣外,其它4縣都在鄉級和縣級設了慢性病門診,主要補償範圍包括高血壓(Ⅰ級高危)、心髒病並發心功能不全、腦出血及腦梗塞恢複期、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糖尿病、癲癇、失代償期肝硬化、慢性腎炎、係統性紅斑狼瘡、腰椎間盤突出。

(五)門診統籌運行情況

基金運行情況來看,人均基金分配比例,B縣11:89,C縣25:75,其它皆為30:70。

門診補償基金占全年分配基金比例,A縣分配基金30:70,利用率最高為18.20,E縣最低2.00%,B縣分配基金最低11:89,利用率也僅為10.90。由於第一年門診統籌與家庭賬戶同時運行,門診統籌門診就診率和利用率都很低。截止9月份,6縣家庭賬戶平均支出80.76萬元,E縣和F縣最高幾乎100萬元,D縣最低43.39萬元。

(六)鄉村兩級醫療機構費用分析

1.村衛生室費用情況

2.衛生院費用情況

調查選擇了C縣某鄉衛生院和4所衛生室進行了門診費用的測算。該鄉門診統籌9個月以來,補償比為25%,衛生室次均費用21.83元,方案規定村衛生室平均處方金額控製在20元以內(未規定次均費用),但由於存在分解處方,規定指標對考核很不敏感;從參合農民村衛生室就醫疾病來看,次均費用最高的是低血壓和心肌缺血分別為40.69元和31.42元;就診病例最多的是氣管炎、扁桃體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分別為25.73元、24.00元和16.24元。

而從衛生院費用來看,平均次均費用35.82元,方案規定鄉鎮衛生院平均處方金額控製在30元內,指標雖不一致,但提示門診費用還是偏高,單獨抽取住院病曆來看,一個感冒3天引起支氣管炎的病人住院花費570元,幾乎能做的檢查和化驗全部做,包括腎髒、前列腺B超,說明合作醫療方案吸引了病人住院,而門診支氣管炎病人僅花費35.34元。

從參合農民鄉衛生院就醫疾病來看,費用最高的為冠心病、腦供血不足和低血壓,分別為55.26元、46.79元和45.42元。就診病例最多的為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體炎,分別為29.38元、23.22元和32.62元。

衛生院與村衛生室相比,病種幾乎一致,費用稍高。提示合作醫療方案要在村衛生室和衛生院區別對待。

(七)門診統籌與住院統籌模擬分析

假如門診人次、門診就診率、住院率等變量固定不變,當門診和住院基金分配比為1:9,門診補償比為50%時,門診基金使用率為41.65%;門診和住院基金分配比為2:8,門診補償比為50%時,門診基金使用率為20.83%;門診和住院基金分配比為3:7,門診補償比為50%時,門診基金使用率為13.88%。

但隨著補償比的提高,門診就診率、門診醫藥費用會增長,住院率下降,門診基金使用率也會大大提高。因此,估計門診和住院基金分配比為2:8,門診補償比為40-50%比較合適。

假如參合農民為腿部蟲咬形成化膿性感染,門診費用為500元,住院費用為700元,隨著不同補償比的模擬,隻有當補償比達到40%時,其自費比例才與住院一致,病人這時就開始考慮選擇門診治療而不是住院,這時就達到了門診統籌分流病人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