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一四話 襄陽遇刺(1 / 3)

午膳在襄陽著名酒樓‘簡兮舍’裏用過,這五月的天,在正午之後,陽光已經顯出了它在夏日裏獨有的毒辣熱氣,襄陽縣令見眾人麵有倦色,便提議先至驛館涼苑裏來個小憩,到傍晚時分,再至襄陽穿白湖邊兒上泛舟觀日落與紅霞,至於晚上嘛,當然是這一天的重頭戲,大晉朝官吏們“聯絡感情”的首選方式——歌舞宴。

來到襄陽城東的驛館涼苑裏,周玢不禁暗歎,我們現代人也許真低估了我們祖先的智商!這所謂的涼苑便是著重點明了這個‘涼’字而設計的:一棟高三層四麵環湖的獨立式亭樓立於闊湖中央,亭樓利用了八角亭通風遮陽的設計原理,在每一層上都設置了飛翹簷,其中一二兩層有封閉式的房間,而第三層卻不用於住人,隻是在其上頭動用了水利循環裝置,將湖底裏的涼水引至三樓,以壓住夏日的熱氣;至於二樓跟三樓,廓外皆是角蓬設計的遮陽窗簷,獨樹一幟,不僅構架獨特,更是對夏日烈陽有著巨大的阻擋作用。不過,這擋了熱氣似乎還夠不著這‘涼’的效果,更特別的是……你且往裏看就知道。

一二樓每層分別有數十個單間廂房,呈八角卦式分布,門對門,中間空留了一塊八角形地,設計者便利用這塊空地種上了沁劄草,大家都知道沁劄草在夏季裏是有驅蚊作用的!但卻很少人知道,它其實還另外有一個作用,便是等同於薄荷,在夜間,其葉莖上會冒出一種氣味,這種氣味會讓人體內的呼吸道產生撫慰感,人一旦在熱氣炎炎的夏日裏聞到它,便會立即感覺神清氣爽。

另外,在每個廂房裏,睡榻的製作皆是按照炕頭的原理設計,隻不過精巧地是它這炕裏頭裝著的不是火,而是冰塊,自北方雪山上遇回來的大冰,可見稀有珍貴到什麼程度!

“哇!吳縣令,你等住於襄陽這樣的好地方,可真知道如何享福呀!”司馬寔在了解了整個設計的獨特之處後,不禁出聲歎道,言語中不免有幾分揶揄意味。

“哪裏哪裏!這是專門為王爺等設的呀!小的哪有這個福份享用,知道齊王此次往許昌,途經襄陽,小的多日前已命人自漠北深山裏運回大塊冰石,也隻不過是為了讓齊王您舒服一下而已!不成敬意!嗬嗬……”襄陽令諂笑著說。

“令襄陽令費心了!這竹席也不錯,是何竹?”司馬寔東轉轉西轉轉,最後在炕榻前站定,十分隨意地問。

“夏日竹席不過要涼意,滑性,小令先前到過穎川處老林,花了許多功夫才尋至這種竹,道兒上說,這竹製作夏席最為妥當……”吳縣令給司馬寔解釋著此竹席的好處,講話文文謅謅,周玢半天也沒聽出什麼來,隻是湊過頭去望了一眼,這一望,她不由吃了一驚。

“原竹?這竹很貴呀,之前我拍過一個小筆筒,起價就二十萬!”周玢心下暗歎,這要做一張這樣大的席子,得花多少錢?

正仔細算著,不想眾人卻均滿臉狐疑地望向她,周玢霎時回過神,趕忙走開,道,“我,胡亂說說而已,你們繼續!”

說著,周玢往屋子一側的西窗邊走去,仍自在心底裏算計著。這縣太爺,一年傣祿是有多少?這樣大的工程能做得出來,還有這原竹睡席,恐怕是連皇帝的宮裏也不多見的吧?

司馬冏順著周玢離去的方向始終沒將目光收回來。而宋玉,偷偷望向司馬冏,順著其目光又望了周玢一眼,一副若有所思。

司馬歆複又與襄陽令客套了幾句,這才送他出門去。轉將回來,司馬歆等對司馬冏說了告辭,這便去往另外的廂房休憩。

當屋裏隻剩下司馬冏與周玢二人時,她正凝神細看掛在東牆上的一幅水墨,看得出神。

“……你如何知道那是珍貴的原竹?”良久之後,有人問。

周玢雙手環胸仔細打量著牆上的畫,畫中的景物以及它特有的筆法,是她所沒有見過的。聽身後有人問她,便隨口答道,“原竹嘛!你什麼都不用看,且看它的表麵,亮光無痕不同於普通的養竹或野竹,還有,你可以用水滴在其上頭……”周玢說著,突覺不對,轉過身來,隻見屋裏隻剩下她與齊王二人,而齊王,正坐於榻幾旁,目光炯炯,意味深長地望著她。

“他們呢?”不禁好奇地問。

“你如何知道這麼多?難道也是自你那偏僻之鄉裏識得的嗎?還有,你方才說的,筆筒與拍買,又是何意思?”司馬冏反問。

“呃,那個嘛,也是從書裏看到的!既然他們都走啦,那我也出去了,不打擾齊王您休息!”周玢說著,有模有樣的恭身而退。

司馬冏望著她離去,倒也未再說什麼,隻是心下更對其不明的身份多了一絲好奇,對自己讓她回去看著三弟的想法也就欲是明確了幾分。

——

傍晚去襄陽穿白湖邊兒上泛舟觀日落的活動沒有趕上,原因是,他們一行人在涼苑裏睡過了頭。周玢是因為昨晚沒睡好,今兒個又起得早因而睡遲了,但是其餘三人嘛,究竟為何也睡過了頭,她就不得而知了。總之,當眾人不約而同開門出來的時候,已是吃晚膳的時間,小廝侯在外頭,似乎等了許久,見著他們,就說襄陽令等一行人已經在酒樓裏候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