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他人的談話(1 / 3)

德國人有一句諺語,大意是這樣的:“最純粹的快樂,是我們從那些我們的羨慕者的不幸中所得到的那種惡意的快樂。”或者,換句話說:“最純粹的快樂,是我們從別人的麻煩中所得到的快樂。”

其實每個人都喜歡談論自己,喜歡引人注意。但如果我們隻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想讓別人對你留下好印象,我們就不可能交到許多真實、誠懇的朋友。一位真正的朋友,不是用這種方法結交來的。因此,我們要關心別人,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受重視的,隻有這樣,才能讓人對你感興趣。

要時時真誠地去關心他人的切身感受,思考方式,以及在乎的事,讓他覺得被重視,記得,“要讓他人感到被重視”,這是一而再再而三提到的觀念,唯有先讓人感到被重視,才能慢慢將你自己的事分享予他人。而讚美他人,就是一種關心的表現,這個在第二章時曾經提過,在此就不再贅述。如果今天有一個朋友生病了,不管是熟識還是點頭之交,能在對方最需要關懷時,給予一個真誠的關心問候,是最珍貴的。事後,也可以再多詢問對方的病情有無好轉,一點一滴的關心,相信能使對方感到相當溫暖的。

多傾聽別人說話,可以讓你獲得不少你需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可能是你平常不可能得到的。比如說,要傾聽那些建造人類心靈的演說家、教師的話語,這樣,你就會在許多方麵獲得提升。隻要它能建立人類的心靈,即使是一本書、一次演說、一部電影、或一台電視節目,都會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自我意識。

一個成功商業性會談的秘密是什麼呢?根據和藹的學者查爾斯·伊裏亞特的說法:“成功的商業性交談,並沒有什麼神秘……專心地注視著對你說話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沒有比這麼做更具恭維效果了。”

但是我們知道,有些商人會租借昂貴的地方,幹練地購買他們的貨品,把商店裝潢得漂漂亮亮的,也花了大量的廣告費,但卻雇用一些不懂得聽別人說話的店員——那些店員打斷客人的話,跟人家爭執,給人難堪,隻會把客人趕出去。

艾略特是個熟練的傾聽藝術大師。美國數一數二的小說家亨利·詹姆士回憶說:艾略特的傾聽並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動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著,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緩的繞來繞去,沒有其他的動作。他麵對著對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聽他說話。他專心地聽著,並一邊聽一邊用心地想你所說的話。最後,這個對他說話的人會覺得,他已說了他要講的話。

我們注意到,常發牢騷的人,甚至最不容易討好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聽者麵前,都常常會軟化而屈服下來。這樣的聽者,在被人家雞蛋裏挑骨頭、罵得狗血淋頭的時候,都會保持沉默。

辛格曼·弗洛伊德要算是近代最偉大的傾聽大師了。一位曾遇到過弗洛伊德的人,描述著他傾聽別人時的態度:

“那太令我震驚了,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他的那種特質,我從沒有在別人身上看到過,我也從沒有見過這麼專注的人,有這麼敏銳的靈魂洞察和凝視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麼謙遜和溫和,他的聲音低柔,姿勢很少。但是他對我的那份專注,他表現出的喜歡我說話的態度——即使我說的不好,還是一樣,這些真的是非比尋常。你真的無法想象,別人像這樣聽你說話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名記者馬可遜,訪問過不少成名人物,他曾經告訴我們:“有些人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原因,是由於不注意傾聽別人的談話……這些人隻關心自己下麵所要說的是什麼,可是他們從不打開耳朵傾聽別人別人在說什麼……”馬可遜又說:“有若幹名人,曾這樣跟我說,他們所喜歡的,不是善於談話的人,是那些靜靜聽著的人。能養成善於靜聽能力的人,似乎要比任何性格好的人少見。”

不隻是大人物才喜歡善於靜聽的人,即使一般普通的人,也喜歡人家聽他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