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縱深防守戰術,這時候已經有了雛形。
就是戰壕密布,縱深幾十公裏,火力均勻,講究射殺效率。重炮群隱蔽各處,坦克不時反衝擊。這幾十公裏就是死亡地帶。
但是草原的地形,一望無際。所以他們隻能是四麵防守,因為紅20軍團的正北方向疾進,讓他們擔心肯特山的後方。而左右兩翼,已經被張自忠整編師衝擊。
------
航空3師差不多收拾了第一處蘇軍炮兵,趕跑了蘇軍空軍。被重新補充後的空4師接替。但蘇軍遠程重炮兵還在半掩體的地下不斷發射,沒有徹底清除。
現在,這20公裏的突破,是李德鄰集團的難題。
已經跟上來的嚴重嚴立三說:“沒有什麼辦法,隻能是硬拚了。”
李德鄰說:“步兵是沒有辦法突擊過去的。我隻能負責登陸場,壓製對方的反衝擊。我們還負責排除雷區,給後續突擊兵團準備陣地。你的突擊兵團要盡快過江。”
嚴立三說:“你還要堅持一天,我今晚開始渡江,後半夜開始突擊。”
李德鄰歎到:“那時候我這個集團要拚沒有了。”
嚴立三說:“隻要拚掉對方的主要步兵,我們後續突擊成功的可能性才大。”
李德鄰無奈地說:“這種仗,就是絕戶仗啊!大概歐戰也就是這樣吧!”
嚴立三說:“這樣我們才能去的突破。雙方兵力差異不大。隻能讓各個部隊拚勁全力,才能去的最後的勝利。”
李德鄰說:“哪個兵團勝利了,都是前麵的兵團的士兵給做的鋪墊。”
嚴重嚴立三不說話了。兩個人都是無奈,這就是戰爭,武力的比拚。
紅31軍團經過反複衝殺,損失慘重,一半兵力拚沒有了。他們遵令讓開了中間一公裏的戰場正麵,33軍團姚北辰4個旅1萬5千人頂上去了。
嚴立三給31軍團補充了2千多勤雜兵,讓他們重新組織,繼續作為預備隊,跟在主攻部隊後麵,繼續向前衝殺。就是拚命,兌子。
曠繼勳二話不說,帶著重新整編的1萬人,向前支援兵力有些單薄的姚北辰33軍團。
兩個軍團輪番衝擊,總算前進了10公裏,這個步步血戰的正麵戰場,給突擊兵團足夠的迂回空間。
------
張自忠的一個騎兵旅,一直在尋找敵人重炮基地。還剩下不到兩個團的兵力,總算趕到了敵人的重炮兵基地,但是沒有辦法突破敵人的堡壘防禦。
再次傷亡一個團之後,他們繞行過去,繼續搜索前進,尋找突破口。這裏正麵,隻能留給步兵突破。
張自忠的一個整編師2萬多人,也總算在左側翼突進5公裏左右,開始時候橫向攻擊正麵蘇軍的側翼,幫助正麵戰場的18軍團,31軍團。
但他們卻碰到了後續蘇軍增援部隊。這次是蘇軍的主力部隊,3萬人的一個步兵集團軍。
張自忠知道這是一個硬茬,讓2個旅紮住陣腳,布置重火力掩護,然後進行反衝鋒。
蘇軍防守側翼的步兵的重火力不強,都被統一用於河岸布防。所以大家輕型火炮對陣,機關槍掃射,開始對峙。
蘇軍憑借人多,想從左側翼反包圍張自忠師,張自忠弄成半圓形防區,並呼叫支援。
孫連仲在後麵,看到張自忠救人不成,自己陷入重圍。但是不能救!
他自己的主力部隊還要作為31、33軍團的後續的突擊部隊,不能都消耗在側翼。
戰役部署是18軍團開路,清除路障,保證登陸場,自己作為生力軍總指揮,指揮幾個裝甲軍團的突擊力量往裏繼續楔入,所以,必須保持力量啊。現在登陸場投入了後備力量的31、33軍團都用上了,自己的突擊兵團就更要保持力度,最後一擊了。連後備都沒有了。
他讓一個騎兵旅送去彈藥和一個炮營,讓張自忠自己堅持。
命令還要求他多吸引敵軍部隊,方便紅軍突破當麵敵人。
這樣,正麵突擊戰場,形成了幾個小戰場,李德鄰指揮的4萬人正麵突擊,用步兵突破敵人步兵雷區防守,還有敵人坦克軍和裝甲部隊的殘餘。張自忠用還剩1萬多人步兵師主力拖住敵人一個步兵集團軍3萬人。
空軍互相爭鬥,顧不上地麵了。蘇軍重炮兵不斷的發射!
到下午的時候,張自忠的部隊消耗了一半,敵人也終於包圍了他們剩下的5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