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栒? 百戰歸來再讀書(1 / 2)

第710章

書香禦河兩岸

兩個人接著談學生的來源。

徐槱森說:“開始的兩個學院,洪憲文理學院,洪憲醫學院,都準備優先招聘北洋係的人。你們願意學習這些專業麼?”

袁三說:“我們的家族準備送子女到歐洲,現在有錢做慈善,沒有錢投資教育了。你能夠給我們優惠麼?”

徐槱森說:“當然。你們是模範生,我可以八折,但是比外麵的學院收費還是貴一些。你看我建設的宿舍標準,都是一人間的,還帶有洗浴設備。”

袁三說:“看起來不錯的樣子。好吧。我們願意。你會把我們的人都培養成科學家麼?”

徐槱森說:“當然。我們雖然有很好的文科,但是重要的是以理科為主,還可以學習一些基本工科的技能。主要是為科學研究服務的工科。”

袁三說:“明白了。主要是弄明白這個世界的自然道理?”

徐槱森說:“是的。我找的都是通才,知道這個世界理論的通才!笛卡爾一樣的思考家和自然理論學家。”

袁三說:“那個教務長傅斯年傅孟真能成麼?五四時候他造反,是一個舉大旗的。人們都記得這個傅胖子。”

徐槱森說:“五四本身是有些道理的,畢竟紳士的思想一定是自由的。五四之後,自由派必然會脫離那些教條們,這個傅孟真也做到了。”

袁三說:“還是覺得他做教務長,不能教出真正的紳士。”

徐槱森說:“一個學生成為紳士,必須自己能夠按照紳士們的方式思考,而不是榜樣。這個傅孟真先生研究的就是這個,他研究的所謂教育心理學,生理學,數論,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這些都是紳士們必須的。”

袁三說:“聽起來他是懂得很多了。但是教書的教授們呢?”

徐槱森說:“有國際的學者,還有我們自己的名家,你聽說過清華學校的陳寅恪麼,他也願意花時間教這些貴族;還有一條腿的潘公旦,他們都願意來做導師。”

袁三說:“明白了。那個羅素你能請來也不錯,他是比較紳士的。”

徐槱森說:“羅素是數學家,他現在有很多弟子了。張申府張崧年就不錯,我看看能不能請羅素在關鍵的時候,過來指點一下。”

袁三說:“先這樣吧。我回去跟幾位老總統說說。我們北洋人都很重視家教,我們不會學習八旗子弟的。”

徐槱森說:“我這裏可不是什麼勵誌上進的地方,是休閑的紳士。你們還是從八旗身上學習一些好的品質。我會請皇家的人來講課。雖然他們不允許叫皇家的名字,上課還是願意的。”

袁三說:“我們不反對了解皇家貴族文化,但是不願意學習八旗的懶散作風。”

徐槱森說:“我明白了。有陳寅恪和我這種人,獨立自由的研究精神,是不會走形的。”

袁三告辭,回去與徐世昌、曹錕等人討論,北洋子弟的教育問題。

徐誌摩則與傅斯年、陳寅恪等人商量。

三人坐在剛剛租來的一個地主的房間,喝著徐誌摩帶來的咖啡,商量學校的辦學。

傅斯年說:“還是要感謝陳先生的慷慨啊。沒有你的北上,我還真不知道事情是否能進行下去。”

陳寅恪說:“槱森的人品我還是相信的。我們也是世交了。黑格爾說:“精神能夠理解精神啊!中國缺少這些精神,北京還是要好一些。”

徐誌摩問:“嶺南大學不也是很有獨立精神麼?”

陳寅恪說:“先是基督精神立校、後是革命精神辦學。因果倒置,學生難成大器。”

徐誌摩說:“這種把精神先灌輸給人,再按照一定模式培養的人,確實不能達成人生的極致啊!”

傅斯年說:“你們倆的精神我是佩服的。但我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你們掌握精神吧!我能夠找人教書和考核這個人。”

徐誌摩說:“是的。你的強項就是知人善任。學生的事情,你還是交給我們吧,我們看看能夠成器的,就選入學校培養。”

傅斯年說:“隨你們吧。按照你們的培養方式,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跟共和大學比一比?”

徐誌摩說:“我們培養的,都是知道人生本來和未來的人。有幾批學生做底子,才能帶好後來的學弟們。我準備了一個書單,你讓人專門跑跑,我們先要有一批必讀書的圖書館。”

傅斯年說:“你的圖書館也暫時放在這個地主家吧。我們在沿河兩邊,修了幾棟房舍,可以作為圖書館,也可以作為實驗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