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三章 理性動員(1 / 2)

第713章 戰時生活

張雨亭批準了國防委員會的計劃,這個國防委員會並不包括東北九州,但是東北九州要服從國防委員會計劃指導。

胡適之正式出任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戰時政府首腦,實行戰時經濟統製,也就是統一計劃管理。潘馥總理負責外務聯絡、外僑和租界。

戰時部門主要設為四個計劃和執行部門:

設為後勤計劃執行委員會,張崧年負責;

交通計劃執行委員會劉安恭;

工業計劃和執行委員會常蔭槐;

農業計劃和執行委員會則是董時進。北京共和大學經濟學教授,康奈爾大學博士,胡適之學弟。

老的閣員如內務部不動,法院不動,但是相應設置戰時管製憲兵團,戰時管製法院等機構,配合管製的有序進行。

教育部也不動,隻是加強學生軍訓,遵行國防委員會命令。

胡適之的主要副手,就是這四個專家:

張崧年,這個學者,應用數學專家,領導龐大的軍事後勤的計算,提出各軍種,各戰區,各武器彈藥的計劃,包括運輸等龐大的計劃體係。

劉安恭,是胡適之調出來專門管理軍事交通的,順路管理民用交通。因為民間的毛驢也很重要,至少不消耗汽油等戰略物資,必要時候就是戰鬥力。

剩下的主力工作就是常蔭槐,他是一個硬漢,也是工業老手。所有軍事工業計劃,都要他去執行。所以他自己建立了一個軍事工業管理班子,把各個商會的生產能力都整合過來,包括幾個大學的校辦工廠,都讓他弄成了彈藥廠。還要大學自己籌資擴大規模,提高質量。

還有一個董時進教授,是一個農場主義者,他提倡大地主大農場經濟,反對分田的耕者有其田政策。所以他統製所有北中國土地,產權不變,但是必須接受指導,搞現代種植!

常蔭槐與凱茜的體係衝突比較大。凱茜自己的克萊爾強中央研究院也被他停工了。說法是戰敗了,你的先進科技也沒有用了。所以改為直接生產重炮和坦克火炮。

常蔭槐誰的麵子也不給,與研究院長朱家驊衝突之後,轉到凱茜這裏。

凱茜對朱家驊說:“德國專家研究火炮,也是強項。我們的錢不少,給他們一樣的薪水。”

朱家驊說:“這都是航空氣流專家,怎麼能夠生產火炮?”

凱茜說:“前線需要,不能幹,也得學習著幹。”

朱家驊說:“好吧。我們去借閱資料,去參觀,爭取早日弄出來重火炮?”

凱茜說:“這就是了。先弄常規武器。等別的工廠上來,我們在轉回去。”

朱家驊說:“又拖後了。好吧。我盯著國外的研究吧。他們領先,我就去偷!聽說單翼飛機研究的很不錯了。”

凱茜說:“嗯。這個主意不錯。你抽出點人才,去盯著。”

兩個人商量好之後,龐大的研究體係轉移到地麵武器研究上麵來。

------

後方的調整,也傳到了蔣介石和白崇禧的眼前。報紙成篇累牘地報告戰時管製措施,和戰時法院的宣判公告。

白崇禧說:“這是強製轉型了?蘇俄的計劃體製?”

蔣介石說:“蘇俄根本就是國營。我們這是管製私人企業,簡單地說,東西都是你自己的,就是沒有自由了,按照我的計劃來。”

白崇禧說:“如果加侖將軍掉過頭來,他的邊疆集團軍的空軍還是有很多的。上千架飛機,我們可就招呼不過來了。”

蔣介石說:“我們又有上千架飛機生產出來了。發動機都是德國和美國的。他們在全力在幫助我們。可是飛行員不夠啊!”

白崇禧說:“聽說早就從陸軍強行招空軍了。現在看,陸軍的危險也很大。”

蔣介石說:“大戰起來,沒有哪裏是安全的。我們這裏10萬人,擋住朱可夫的退兵還可以,如果加上加侖將軍的部隊,我們自己就玩完了。”

白崇禧說:“盡天命吧,現在水源也有了,我們還不進軍?你不是要做英雄麼,我舍命陪君子吧。”

蔣介石說:“那就繼續進軍吧。科布多方向。不毛之地!”

------

聯係參謀總部。

曲同豐看著作戰處的計劃,有些擔憂地說:“如果加侖調30萬兵力,全部壓過來,這個計劃不行啊!”

參謀處長吳光新說:“除非他的邊疆區不要了!東北軍馬上發起牽製戰爭。”

楊傑也說:“邊疆區他們交給日本兵的話,也還是能夠抵擋住我們的東北軍的。”

吳光新說:“好吧。就算他們過來30萬兵力,再加上高加索的增兵,又能怎麼樣?我們的兵力隻有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