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月16日,蔣介石發布了北伐總方略——國民革命軍以消滅奉、魯軍閥,即行肅清直、魯、熱、察、綏境內反動軍隊之目的,果然北伐的行動一經展開,張作霖的北洋軍閥不敵,最後張作霖被蔣介石逐出了山海關,退回到了奉天一線。
蔣介石雖然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但是擁兵自重的馮玉祥、李宗仁、閻錫山卻對蔣介石這個總司令根本不買賬。蔣介石為此傷透了腦筋。
蔣介石躊躇無計,最後他想到了楊永泰,蔣介石便把楊永泰喚進了自己的密室,楊永泰扶了扶鼻子上的黑框眼鏡,嘿嘿一笑,道:“目前最為緊要的便是——削藩!”
蔣介石聽完削藩兩個字,眉梢一揚,眼睛立即放出光彩,道:“此話怎講?”
楊永泰湊到蔣介石身邊,然後低聲耳語一陣,道:“隻要總司令依計行事,我定保您削藩成功!”
1928年7月6日,蔣介石采納楊永泰的建議,他首先帶領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等人到香山碧雲寺孫中山靈前,舉行祭告典禮。蔣介石在祭禮中撫棺慟哭,熱淚如泉,弄得其他三人也頻頻落淚。
蔣介石通過這次祭靈大典,他便將“孫總理正式的代理人身份”深深植入了人心。緊接著蔣介石在民國全體代表的大會上,他按照楊永泰的安排,命財政部長宋子文以國家財力緊張為由,申請對各路諸侯裁軍。
1928年6月下旬,蔣介石操縱南京國民政府正式設立裁兵善後委員會。蔣介石指出:隨著全國的統一,下一步應該進行“鞏固國家基礎”的工作,為此中國應從“軍政時期”進入“訓政時期”削藩裁軍勢在必行。
一提到裁減和削藩,李宗仁和白崇禧首先不服,隨即二人揮兵起事,蔣桂戰爭爆發,一場激戰後,桂係很快敗北。接著馮玉祥、閻錫山又與蔣介石展開了中原大戰。
雖然馮玉祥和閻錫山的勢力不容小覷,可是蔣介石采用楊永泰的計謀,不惜一切代價拉攏觀望的東北軍總指揮張學良,並與張結為盟兄弟。他利用張學良的力量,重挫馮、閻之後,然後命東北軍入關,與西北軍換防。西北軍立刻土崩瓦解。李宗仁、閻錫山的桂係也不足為患了。就這樣,蔣介石僅用三年的時間便解除心頭大患。楊永泰為蔣介石統一天下,立下了首功一件。
蔣介石削藩成功後,另一個棘手的問題便擺在了議事日程上——這便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日益壯大,以隱隱有星火燎原,威脅中央政府之勢。
楊永泰看著蔣介石案頭擺放的“剿匪”報告,他加重了語氣說道:“有句名言說道——天下治亂,乃國家廢興存亡之本也!”
如果不把****的赤色政權消滅,蔣介石在總統的椅子上就坐不安穩。蔣介石一見楊永泰和自己想到一起去了,他興奮地把楊永泰讓到了沙發中坐下,然後親手給他倒了一杯水說道:“暢卿,你看我們如何才能剿共成功呢?”
楊永泰用手指蘸著茶水,在桌子上寫了兩個字,一個是“三”,一個是“七”。剿共,剿共,可是****卻越剿越多,這是為何?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剿共的過程中,隻重視武力,不重視政治的緣故。
在****的占領區,他們的宣傳口號便是——減租減息,人人有地,因為****的政策深入人心,致使共黨與當地的民眾結為一家,兩者合手,這才使中央軍“剿匪”困難,舉步維艱。
蔣介石聽罷連連點頭,當即便任命楊永泰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書長。蔣介石則親自擔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就在各路軍隊向鄂豫皖湘贛五省蘇區進攻前,蔣介石還臨陣召開了剿共軍事會議,他再一次強調了第四次圍剿的指導方針——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蔣介石的策略變了,針對性加強,極其惡毒,而****的鄂豫皖蘇區,由於張國燾的錯誤指揮和政治上的宣傳不利,致使鄂豫皖蘇區的紅軍遭遇失利,最後被迫退出了根據地。
第四次“圍剿”蔣介石雖未大獲全勝,卻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楊永泰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策略果真是立見成效的良藥。
1933年5月,蔣介石在南昌建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楊永泰隨赴江西,調任為行營秘書長兼第二廳廳長,楊永泰也成了蔣介石麵前的紅人。
蔣介石為了進一步擴大對****的戰果,開始積極籌備第五次“圍剿”。蔣介石本想調集重兵50萬,用十倍於“****”的力量,將紅軍趕盡殺絕。可是計劃歸計劃,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了蔣介石的麵前——軍費不足,調集50萬軍隊,他根本就籌措不出這筆龐大的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