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蔣介石的秘書,一般人隻知道陳布雷、邵力子,可是被蔣介石稱為“王佐之才”的楊永泰,世人卻知之甚少。
楊永泰字暢卿,1880年出生於廣東茂名,他17歲輕鬆考中秀才,22歲到北京政法學校專修法律。
兩年後,楊永泰學成回到廣州,任《廣東報》記者、編輯,他思維敏捷,文筆雄辯,很快成為廣州的名人,並開始涉足政壇。
1914年,孫中山發起了護法運動,並南下廣州組織政府。孫中山因賞識楊永泰的才幹,點名要他出任護法軍政府的財政廳長。
楊永泰接到任命,可是卻遲遲不肯上任,因為當時廣州有兩股勢力,一股是孫中山,另一股是以唐繼堯、陸榮廷為代表的西南派,西南派是滇桂軍閥,盤踞廣州已久,勢力比孫中山更強。孫中山一催再催,可是楊永泰卻態度曖昧。
1917年,護法軍政府的大元帥首領製被改為七總裁合議製,孫中山的權力被大大剝奪,他憤而辭職。楊永泰者被西南派舉薦為廣東財政廳廳長。楊永泰見西南派兵強馬壯,於是便走馬上任,一年後又升任廣東省省長,可謂官運亨通。
然而好景不長,西南實力派排孫之後又起內訌,政局變幻,孫中山在廣東再度崛起。1921年,孫中山重建政府,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楊永泰等人當年排擠孫中山的內幕被揭了出來。他自知無法立足,便潛行北上,楊永泰最後寓居上海,終日閉門不出,苦熬時日。
一轉眼,1926年北伐開始,楊永泰再也坐不住了,他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華,一定會找到東山再起的機會。此時,蔣介石雖然在南京建立國民黨政府,但是內外交困,蔣介石不得不宣布下野。南京政府便由桂係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牢牢把持著。
楊永泰決定毛遂自薦,他立刻向李宗仁等獻上一份萬言書,洋洋灑灑地講述了他對中國時局的分析和主張,並表達了想要再度躋身政治、效力於政府的願望。可是李宗仁手捧書信,卻“哼”了一聲,說道:“此人雖具才華,可是立場不定,隻重利益,不講原則,如何敢用?”楊永泰碰了一鼻子灰,隻得繼續蟄伏,靜等機會了。
1928年,蔣介石重返南京執政,他任命心腹大將熊式輝為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原本是滇軍李烈鈞的部下,在廣州時就同楊永泰要好,於是熊式輝便找到了楊永泰,此時的楊永泰身穿青布袍,鼻子上戴著一個黑框眼鏡,一副不得誌的鬱鬱模樣。
熊式輝握住了楊永泰的手,說道:“暢卿兄,現在是蔣總裁執政,終於到你大展拳腳的時候嘍!”熊式輝的一席話,隻講得楊永泰兩眼冒光,他那顆不甘寂寞的心又蠢動了起來。
楊永泰雖然這幾年蜇居未出,可是他對政局變化了若指掌,須臾未曾忘懷。他敏銳地看到當時國民黨內部首當其衝的大問題就是派係對立,各地軍閥擁兵自重,對中央政府是一個極大威脅。楊永泰便向熊式輝闡述了自己的分析看法,並委婉地寫出了應對之策,請熊式輝代向蔣介石轉呈。
蔣介石看罷熊式輝轉呈的書信,不由得眼前一亮,他驚喜地說:“真子房之才,諸葛再世,楊永泰在哪裏?我要馬上見!”
蔣介石為表示禮賢下士,他沒有招楊永泰前來,而是親往熊式輝的淞滬警備司令部官邸,在那裏與楊永泰見麵。楊永泰抑製住心頭的狂喜向蔣介石深鞠一躬,蔣介石連忙上前拉住楊永泰的手,很動情地說:“吾輩革命,倍感艱辛,每日思賢,幾若饑渴,今日與楊先生相見,實乃天助我也,請先生一定大施管樂之才,為民國革命獻計獻策!”
楊永泰受寵受驚,幾乎落淚道:“楊某奮鬥半生,坎坷未遇,今日始得見明君。日後定當肝腦塗地,以報總司令知遇之恩!”
蔣介石正籌謀著統一天下,熊式輝便為他舉薦了一個楊永泰,這好比是想睡覺,就有人給送來了一個枕頭。蔣介石如獲至寶。他問道:“楊先生,你想在南京政府擔任何職?”
楊永泰謙虛地說道:“我倒不在乎職位高低,隻要能效力於總司令,我就心滿意足了!”
蔣介石滿意地點了點頭,從此楊永泰就留在蔣介石身邊,擔任了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實為蔣介石的秘書加謀士,是蔣身邊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楊永泰新官上任,他首先幫蔣介石暗中籌劃了第二次北伐宣言。出師北伐,必須名正言順,蔣介石在北伐宣言上這樣寫道——中正受黨國重托,統率國民革命軍,繼續總理遺誌,完成北伐大業。
第二次北伐的軍事形式基本是這樣的,蔣介石為北伐軍總司令,下轄一個集團軍,第二集團軍由馮玉祥調遣,第三集團由閻錫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