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娃三個聽了會心地一笑,老四付了錢,由鹿娃帶著一溜風向玩花山奔去。
沿太平峪南行,一路上丘巒迭翠,幽穀生煙,不知不覺抵達象山。象山有臥龍寺,門樓是“黃裳元吉”四個大字。古鬆怪形各異,古橡樹婀娜多姿。鹿娃稍事休息,也不進寺,便帶頭奔走,越過象山,隻見山勢陡兀、峭石嶙峋,沿崎嶇繞繞的神仙路,一氣登上玩花山。
玩花山氣勢雄偉,險要不凡。且看那峰秀嶺險、鬆立山巔、白綾纏卷,猴蕩秋千、清奇宜人、氣象萬端。老四深感其雄壯勝於大象山。老七則樂得眼舒眉展,情趣盎然。
眼望座座廟宇坐立在花山懷裏,相輝相映,斑斕奪目。老四兄弟二人隻因初來,在宇外流連往返,讚歎不已。雖身在西域,除了他們的父親,一家人僅限於方圓幾百裏的桃源生活,不曾進過山,也不曾見過廟宇。那西域昔日寺廟成千、僧道比比的盛況早被癡迷聖戰的人毀得殘骸遍地、銷聲匿跡了。為此,兄弟倆備感豐厚,倍覺新鮮。
鹿娃見老四兄弟倆被山色廟宇所迷戀,自鳴得意地說:“咋樣?小叔我有眼力吧?帶你們來的盡是好去處。這山為啥叫‘玩花山’?不知道吧,我告訴你們:相傳一千多年前,唐王李世民擺駕此山,一路遊山玩花,從此便得了這麼個名號——玩花山,也有人叫它萬華山,花太多了。前前後後修起了七座廟宇,走,進去看看,香資少進點。”
老四老七隨鹿娃跨入山門,恰好不曾碰上僧人,竟自遊覽,忽東忽西,隨心所欲。但見一樓修築得甚是別致,便駐足玩賞。前門刻有對聯:“北瞻帝闕三千裏,南望聖唐百二區。”額題“風月樓”;後門也刻有對聯:“曉行先見紅日起,晚步獨披淡秋風。”上題“玉皇大帝”。
老四老七明知是對子,苦於一字不識,隻是搖頭無語。
鹿娃見狀,卻得意地口誦一遍,老四老七大出意外。
老七驚問:“你也識字?”
鹿娃撲哧笑了,說:
“哪裏。我來過多次了,聽姐夫念過,也聽和尚念過,因此記得。”
老四說:
“這下好了,媽請了先生,咱一群弟兄今後不愁識字了。”
老七感慨地說:
“唉!不識字多難,長上亮眼也是瞎子。”
鹿娃不知淺薄地領老四老七到鐵碑前,對著鐵碑上的字又賣弄起來“……鑄鐵柱四十枝,打鐵索四十丈,又鑄鐵鍾一口,鐵碑一座,天啟五年造。”
“救命呀!”一聲女人的慘叫聲驚動了鹿娃和老四、老七,三人屏氣凝神,仔細諦聽。
老四皺眉不解地說:
“聲音發自廟內。奇怪,淨土聖地,咋會有性命之憂,莫非僧侶胡來?”
“青天白日,哪個狂徒作惡?待我去看個究竟。”老七怒火頓生,說著抬腿就走。
鹿娃急了,打著手勢,說:
“別別,別去,姐夫叫我帶你們來玩,我得全全乎乎地把你們帶回去。那敢在光天化日下做惡的人,必定有靠山,惹不得!快別去,眼不見,心不煩。”
“救命呀!”慘叫一聲連一聲,在山穀廟宇回蕩,幽靜的廟宇顯得異常淒楚悲涼,陷入恐怖之中。
老七顧不得許多,尋聲馳去。老四怔了下,也拔腿跟上。
老七奔入大雄寶殿,隻見一老人倒在地上,嘴歪鼻斜,鮮血直流,兩個僧人正忙著救助。
救命聲又從另一處傳來。
老七慌忙問:
“誰喊救命?”
那小沙彌手向外指,說:
“被拖入客房去了。好漢快去救吧,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老七躥出大殿,流星似的趕至客房。門口四個惡棍守著,老七左右開弓,出手何等快捷,將守門人撥拉過去,闖入客房。隻見一紈袴子弟正抱住那女子親嘴拽衣哩。
老七怒喝一聲:
“畜牲,快放了姑娘,逃命去吧!”
那賊子正心花怒放,受此一驚,猛一掉頭,見是個小後生,根本不放在眼裏,喝道:
“我尋歡樂,管你屁事!又不是你姐姐,看把你心疼的。”見老七怒視不走,才放了那女子,捋起袖子對付老七。一時間,拳腳並用,呼呼生風。
老七乃初生牛犢,從西域東來,一路未遇敵手,哪肯把采花賊放在眼裏。本想勸善,解了姑娘之危也就罷了,故而並不出手爭鬥。
無奈賊人先發製人,隻得應對。兩人你來我往,毫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