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迷霧深鎖(2)(3 / 3)

這場以劫持為主的謀殺無疾而終,事實上此時的丘吉爾正乘坐皇家軍艦行駛在去往馬耳他的地中海上。原來,德國人從頭到腳都被英國人騙了。英國的情報係統“超級機密”早已在1940年破譯德國“恩尼格瑪”密碼,對德國人的行動計劃了如指掌。為了保障中、美、英三國領導人在11月22日於開羅舉行會議的安全和順利,英國情報部門故意以此來迷惑德、日情報部門,向德軍泄露關於“首相親臨視察”斯德特萊康司坦卜爾村附近的空軍基地的假情報。為了保障整個計劃的完美,他們還邀請到一位長相酷似丘吉爾的演員來扮演丘吉爾,把一切都弄得跟真的似的。德國人果然上當,並為此付出了代價。

紅色諜王佐爾格未被營救

理查德·佐爾格,“二戰”期間大名鼎鼎的紅色諜王。當他被日本人送上絞刑架時,人們詫異蘇聯政府對這位做出重大諜報功績的功臣毫無反應,以致許多年來,佐爾格未被營救這個謎一直縈繞在人們心中。

紅色諜王的起落

1914年10月,年僅19歲的理查德·佐爾格參加了德軍炮兵野戰部隊,在一次戰鬥中他身負重傷,回到德國住院療養,在那期間,他閱讀馬克思著作,接受了共產主義理論。1919年8月,佐爾格在漢堡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加入德國共產黨。由於他的政治觀點與德國社會環境格格不入,他先後丟掉了兩份工作。1924年,他逃到莫斯科,在別爾津的推薦下被征募為蘇聯諜報人員,曾以新聞記者的身份在1930年1月10日到中國上海從事情報收集的工作。1933年5月,蘇聯派遣佐爾格在日本建立間諜網。在“二戰”初期,佐爾格和他的“拉姆紮”間諜小組向蘇聯發送了大量極有價值的情報,如德國進攻蘇聯的確切時間,以及日軍的戰略進攻方向是“南下”而不是“北上”。正是根據這一情報,蘇聯的武裝力量得以重新部署,從西伯利亞將大批部隊調往西線保衛莫斯科。1941年10月18日,佐爾格被日本秘密警察以“通敵判國”罪逮捕。

佐爾格被判刑後關押在巢鴨監獄,他仍舊否認與蘇聯的所有關係。正是由於蘇聯政府和佐爾格本人都否認蘇聯間諜的身份,佐爾格未能與日本戰俘進行交換。1943年9月29日,佐爾格被處以絞刑,一年後日本人按照他的要求,在11月7日即十月革命周年紀念日這天行刑。

為什麼沒有營救

事實上不是蘇聯政府不救,而是作為一個國家政府有其自己的理由。在諜報史上,當地下諜報人員被捕後,通常為了避免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政府一般都不會予以承認。蘇聯秘密警察首腦拉季連夫·貝利亞的兒子謝爾戈·貝利亞(蘇聯宇宙火箭總設計師)在他所著的《我的父親貝利亞》一書中談到佐爾格時說:“誰能舉出諜報工作史上哪怕一個例子,說明地下諜報員被捕後,有國家的政府會承認他是自己的間諜?佐爾格可沒有承認自己是蘇聯的間諜……”再者,佐爾格被捕時,雖說蘇聯與德軍的攻防進行了轉換,但也不敢大意,如果此時承認蘇聯在日本建立間諜網,極有可能激化蘇日矛盾,萬一日本人借機在蘇聯東線發起進攻,蘇聯將會腹背受敵,戰爭的結果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了。穩住日本,不使其加入對蘇作戰,是斯大林在“二戰”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有幾次他都拒絕了羅斯福要求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請求。曆史表明,蘇聯紅軍是在打敗德國後再回過頭來對付日本的。1944年9月,德國連續研發出一係列新型武器,如V1火箭和V2導彈、虎王式坦克,令英美大傷腦筋,在那時,日本戰時大本營仍然認為德國有取勝之可能。因此,蘇聯政府在當時沒有采取營救佐爾格的行動,是服從戰爭大局的需要。

戰爭結束之後,蘇聯在德軍戰俘中發現了理查德·佐爾格的親兄弟。在蘇聯秘密警察首腦貝利亞的指示下,對他特殊關照,讓他在相對輕鬆的專門實驗室工作,這表明蘇聯政府並沒有忘記佐爾格。1964年,蘇聯政府在沉默了20年後,公開追授理查德·佐爾格“蘇聯英雄”稱號,頒發列寧勳章,將佐爾格的誕生地巴庫市一條街命名為“佐爾格街”,一艘輪船也被命名為“佐爾格”號。1965年,蘇聯政府還發行了紀念佐爾格的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