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知己之人(3 / 3)

“不。”

“想必也是。要是讓秀賴繼續留在大阪城,他定會被那些居心叵測者盯上。那些愚昧之人定會認為,豐臣秀賴挾皇上舉兵,是極好的靠山。”

“哦?”

“將軍大人亦該注意此事。那麼大人打算把秀賴安排到何處?”

“遠離京城,便無法履行拱衛皇室之責。因此,安排他在大和甚好,故我未曾把奈良交與別人,而是安排大久保長安在那裏做代官,亦是為秀賴準備……”

“將軍大人,您要是連這些都想到了,就當作出更直接的決斷。”

“哦?”

“迅速把大阪城控製在手中,然後請一位一品親王入住江戶。愚僧以為,大人把此事辦妥之後,再退隱不遲。”

“請一位一品親王?”

“是。”

“不可。絕不可做出這等事。要是有人說,德川家康以贈親王府邸為名,挾持人質雲雲……”

“將軍大人!”

“絕對不可!那是向朝廷索要人質!世人定會說,德川家康乃是窮凶極惡的逆賊。大師啊,一旦失了民心,會前功盡棄。此事莫要再提。”

天海大笑起來,“哈哈哈,既如此,和尚就不說了。老衲還以為,將軍大人不是個尋常之人。”

“大師何意?”

“做了征夷大將軍,便愛惜自己名聲,在意世間評說,要是這樣,大人好不容易推行的新政也就無甚意義了。這些話,老衲不會再說第二遍。”

家康瞪大眼睛,緊緊盯著天海,一動不動,他豐滿的額頭上言筋暴跳。

藤堂高虎看不下去,忙插嘴道:“好像要下雪了,外邊的海鷗在不停地鳴叫……”

藤堂高虎未能阻止家康,家康怒道,“你這和尚,存心要惹我動怒!”

“老枘很是意外。存心惹大人動怒有何好處?即便大人震怒,和尚亦不懼。要是因此噤口不言,便對不起將軍大人對老衲的厚愛。正因如此,老衲才要言無不盡。”

“唉。”家康低吟一聲。當今之世,能夠在他麵前說出這等話來的,除了天海不會再有他人。他明知應虛懷若穀,可心中愈想愈氣。天海甚是明白家康心思,悠然看著門外,信心十足。

“和尚,你是說,即便世人以為我挾持人質,也要如此?”

“事情並非如大人想象的那般簡單。”

“但請一品親王下關東,人言可畏啊。”

“恕老衲直言,老衲方才隻是想打探將軍大人是否有此用心。”

“大師,我怕留下洗不掉的汙點,才那般說。”

“老衲自然想到了。將軍大人想以儒道教化百姓,把世人都改造成聖人,大人此念,便是犯了佛法貪戒。”

“是啊。人人都有克服不掉的缺點。以淨土為念,以聖人君子為標,哪怕十成學到一成也好啊。若不如此,世間自會墮落為修羅場。我相信,這世上的學問、佛法,都是為了使人間盡量接近佛國,除此之外,別無他用。”

“老衲也這般認為。人原本便是神佛創造,故即便一時墮落為惡鬼羅刹,仍然要盡快讓他們恢複人身。為了不讓人們忘記這些,上蒼便把原本是神明的皇族降到人間,遂有了日本國。因此,為了保住皇族血統,這些考慮並不違背將軍大人苦心。”天海看看藤堂高虎,又道,“將軍大人未等我說完,便朝我發火。嗨,將軍真是性急。”

家康閉眼不語,他平靜了下來。

“將軍大人。”天海壓低聲音,“將軍大人深知世道人心。大人要是過於注重心誌,有人便會成為難以駕馭的怪物,將軍大人亦會被吃掉。將軍大人被吃掉,便無法給後世構築太平根基。因此,請將軍請一位一品親王下關東,牢築磐石,以防皇統斷絕。”

“……”

“即便有人說是人質,大人也萬萬不要在意。您可調查有無此成例。從箱根往東,有一處神社,請親王駕於此地。老衲有二三計策,請務必將此事定下來。在江戶建造親王府邸,嚴加保護。”

“哦。”

“這隻是為了以防萬一。另,若知將軍大人有此用心,西邊那些企圖謀逆之徒便會自行打消念頭。於關鍵之處置一把鎖,便是拯救盜賊之法。”

家康依然不語。但天海知,話已經打動了家康。他繼續喋喋不休:“人不能不講情義,但也不能被情義左右。同樣,人不能無誌,但若誌向離世太遠,便會一事無成。將軍大人這般聖人,絕不可急於退隱。當然,將軍大人並非要逃避,而是想盡早調教擔此重任之人。來春進京之時,將軍大人的隊伍自不必說,即便是秀忠公子的隊列,也要極盡豪華威武,隻兩三萬人絕對不夠。要讓看到隊伍的眾生,都不敢生有平視之心。無此聲勢浩大的隊伍,必會令某些人生起異心。到了京城後,權大納言大人以見女婿為由,招秀賴進京。斯時,大人向二人細細說明,將將軍一職傳給秀忠公子,將右大臣一職與秀賴。然後,奏請一位一品親王下關東。將軍大人從此便可埋首於隱退之後的事務,放心向海洋而去……”

家康隻是認真聽著,仍一言不發。

“像將軍大人這樣的人也在意清議,錯失良機,必會成為後世笑柄。”天海愈加慷慨激昂,“難道不是嗎?大人想,太閣歸天時,他把誰當成了依靠?正是大人您。他常道,除了大人您,再無人值得托付。對於此事,稍有見識之人都明白。可將軍大人還顧慮什麼呢?”

家康身如磐石,沉默不語。

“若大人顧慮太閣,便再無比此更侮辱他、貶損他之事了。”

“貶損太閣?”

“正是。太閣彌留之時,雖有些糊塗,但其器宇之宏大、心性之豁達,均可論為世上獨一無二,太閣為古今不二的英雄豪傑。然而將軍大人對太閣大人的知遇之恩無法報答,懼累及太閣名聲。世人會認為,太閣不過目光短淺之人,說不定就連石田發動騷亂,也是太閣的亡靈指使……”

“等等!你這和尚,為何在此處屢屢提起太閣?”

“唉。太閣認為,將軍大人乃是掌管天下的不二人選。大人隻有對得起這種信任,才符合英雄識英雄的老話,這便是老衲的意思。”

“那麼,太閣的遺誌……太閣遺誌……”

“絕非孤兒寡母可擔當的卑小誌向。”天海接過話頭道。

“你是說,過於在意世議,反而會玷汙太閣?”

“正是。”天海敲了敲榻榻米,道,“大人的這些顧慮,隻會助長那些企圖利用秀賴、以謀逆亂之徒的野心。大人必有一日要出兵平定。但那個時候出兵,世人卻無法明白將軍大人真意。”

“那是為何?”

“人們會以為,那是豐臣德川為爭奪天下的較量。太閣成了隻顧自家兒孫而忘記大誌的卑小人物,將軍大人也成了為實現野心而殘忍殺戮豐臣遺孤的尋常武將。大人要是認為這也無妨,便不妨依了原計。”

家康額上再次暴出言筋,但很快就消失了,為一聲歎息取代,“唉!大師,你所言句句在理。”

“雖然合理,但於情,大人無法接受。”

“正是。可是,大師方才所言,家康也並非全不采納。我會努力報太閣知遇之恩。唉,請大師見諒。”家康的臉色變得甚是難看,似欲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