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徙木為信【2】(1 / 2)

“嫪誠兄弟,平常兄弟,你們這一路過來,可曾聽聞今日白天的時候,櫟陽城裏出了一件奇事麼?”蕭八方飲盡一杯酒後,忽而提起。

嫪誠搖了搖頭,“蕭大哥,我們這一路過來十分順利,也沒聽見有人議論,不知你所說的是怎樣的奇事?”平常看了看蕭八方,頓了頓說,“蕭大哥,你所指的事情是否和左庶長公孫鞅發布的宵禁法令有關?”

蕭八方哈哈一笑,點了點頭說,“平常兄弟果然有見地,一開口就說到了事情的點子上。要說這一件奇事,還真是和這位左庶長公孫鞅大人有關,自從三年前他來到秦國之後,深受當今主上孝公的器重,如今又授他以左庶長之職,全力主持變法事宜。可先前頒布的一些法令,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就像今夜的宵禁法令一樣,雖然關閉了城門,可有辦法的人還是能進來,大街上更是和平日裏沒有多大變化,照舊人來人往。”

嫪誠吃著酒菜,似乎對蕭八方的話不怎麼關心,不過他聽到“孝公”二字的時候,心想原來當今主上是孝公,這個好像過去主人提到過,我怎麼給忘了?

不過嫪誠看平常正出神地聽著蕭八方的話,也就留心了一下,當聽到大街上這句時,他心下不由地想咱們秦國人向來散漫,好逸惡勞,雖說已經受夠了別國的鳥氣,心裏願意國家能夠通過變法強大起來,可這法令一下到自己身上,就又都不去理會了,甚至還有了抵觸的心理。再加上多年來,上層官府做事有失民心,以至於常常頒布法令,可到了後來都無法實行,最終都不了了之。如今的秦國人,早就不信任官府了,這左庶長公孫鞅若是不能做到取信與人,那麼變法的事,怕是無從談起了。

平常聽了這些話,心裏隱約想起一些事情來,他記得小學時候好像讀過一個故事,說的就是公孫鞅為了取信與民,在櫟陽城的南門外豎了一根木頭,並宣布:“誰能將木頭扛到北門,就賞金十鎰。”老百姓都不太相信這是真的,都隻是議論紛紛,並沒有人上前扛木頭。

公孫鞅見此便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鎰,沒想到賞金高了,看熱鬧的人更多了,大家卻越覺得這事情不可能,還是沒有人去扛這木頭。最後還是一個膽子大一些的,將木頭扛到了北門,獲得了五十鎰賞金,老百姓這才相信公孫鞅的話是真的,自此頒布新的法令,終於得到了貫徹和實施。這就是十分著名《徙木為信》的故事。

平常想到這裏,就猜測著問,“蕭大哥,你所說的奇事?是否就是這位左庶長公孫鞅在南門外立一根橫木,隻要有人能將這橫木扛到北門,那就會賞十鎰金錢的事情麼?”

“咦……!”蕭八方驚出了聲,他瞪圓了眼睛。

“平常兄弟,方才我聽嫪誠兄弟說過,你們是一齊從鄉野過來的,這一路上也沒聽人說過什麼,而且這左庶長立橫木,賞十鎰金的事,才隻今日午後發生的事,你是如何知道的?難道兄弟會未卜先知的神技麼?”

這些話將平常問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在腦子裏迅速翻轉了片刻。

“蕭大哥,你有所不知,方才我和嫪誠大哥正是從南門進的櫟陽城,我在城門口瞧見一張告示牌,雖沒有仔細看,但也掃見了幾句話,說的似乎就是這件事情。”

平常剛剛進城時,的確瞧見南門外掛著一塊寫滿字的告示牌,至於寫些什麼,根本沒有看,隻是此刻見蕭八方問起,情急之下就囫圇著說了出來。

蕭八方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原來如此,平常兄弟說的沒錯,在下說的這件奇事,正是左庶長公孫鞅立木之事。”

嫪誠問,“蕭大哥,那這公孫鞅立木之後,可有人去扛麼?”

“哪裏會有什麼人去扛,賞十鎰金去扛一根木頭,誰會相信這等便宜的事情,再說了官府向來做事隻進不出,誰知道其中有沒有陰謀,如今立了橫木在南門,老百姓隻當是瞧瞧熱鬧,又哪裏敢上前去扛那根木頭。這公孫鞅見擺放了幾個時辰,天色漸晚,竟然無人上前一試,隻得收拾了東西,打道回府了,據說明日還會將木頭立出來,至於有沒有人去扛,那我們就得去瞧一瞧了。”

平常心中笑了笑想,這兩個人又怎麼能夠知道,這根橫木最終還是被人給扛了。當下也不去說破這事情,隻是稍稍提醒了一下。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明日再立木頭出來時,這左庶長公孫鞅或許會提高賞金,那麼這根橫木遲早是要被人扛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