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英雄識英雄(1 / 3)

德川家康把侍衛們都支到了一邊,隻留下茶屋四郎次郎,二人隔著篝火聊了起來。

夜已深,各種戰報隻讓他們弄清了一個問題,即敵我雙方的位置。秀吉把細川忠興和堀尾吉晴留在龍泉寺,自己則和稻葉一鐵、蒲生氏鄉等人撤回上條駐營。

“我聽說主公沒有答應本多、水野二將夜襲秀吉之請?”

清延壓低了聲音,家康直率地點了點頭,伸出脖子問道:“數正是怎麼說的?”

“在告訴主公之前,在下想先聽聽主公為何沒有答應夜襲。”

“為何?難道問不出我的心思,你就不告訴我數正的意見?”

“在下並非此意。若先聽聽主公的看法,石川大人的意見就容易陳述了。”

“石川的心思真有這麼複雜?”

“正是。”

“那好,既然你非問不可,我就說來聽聽。我是想采取和信長公、築前守等人不同的方式獲取天下。”

“天下……”清延喃喃而歎。

“對。信長公和築前守都……不,還有武田和明智諸人,無一例外隻依賴武力,太急功近利了。你明白嗎?”

“似懂非懂。”

“人隻要急功近利,便會露出破綻。信長公、信玄如此,光秀亦如此,他們無一不因這些破綻倒下了。築前守與他們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哦。”

“我卻不急不躁。若今夜我對秀吉發動夜襲,縱然獲勝,亦是小勝,並不能得到多大益處。而萬一進攻受挫,失掉了忠勝、忠重兩員大將,我的損失可就大了。我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得到的卻是小小的益處。這怎麼劃算?”

“話雖如此,可是,若能取得秀吉的首級……”

“天下所有的難題就全壓到我一人身上了。因此,還是不劃算。”家康壓低了聲音,笑了,“清延,初升的太陽是壓製不住的。秀吉有今日,全在於神佛佑護,別指望神佛會突然改變態度。就算勝了,也得不到益處,而一旦失敗,則有滅頂之災,這樣的夜襲我怎能答應?”

“主公,在下還有一問:您方才所說的那個初升的太陽秀吉,若是明日早晨就率領四萬大軍殺向這裏,怎麼辦?”

“清延,你不用擔心,仗是打不起來的。”

“主公的意思是……”

“還不到明日早晨,我已不在此處了。今夜子時,待月亮出來,我們立刻撤軍。無論築前守多麼強大,沒有對手,焉能打起仗來?凡此種種,鬥轉星移,神佛的心自會逐漸從急功近利的築前守身上,轉移到年輕有為、沉穩老練的人身上。即使你不刻意去取他性命,神佛也會主動取他性命。為順應天意,我既不當殺掉築前,也不當殺掉築前的部下。這便是我奪取天下的法寶。”

鬆本清延長歎一聲,向前湊了湊。“恕在下誤會主公了。”

看著深受感動的清延,家康也會心地笑了。“數正是不是也說,最好避免戰爭,盡早撤離這裏。”

“絲毫不差!”清延控製住興奮。

“諸將之中,覺得這乃是一場穩操勝券之戰的人,一定不少,所似必然會有很多人反對撤軍。可是,我們今日無論如何也不能向秀吉發動夜襲。回去之後,你好好地把我的意思說說,讓他們切切理解……”說到這裏,家康竟抑製不住,背過臉拭起淚來。

“能夠聽到主公的肺腑之言,清延實是三生有幸。其實,清延從心底讚同石川大人……”

“哦,聽你這麼一說,我更有自信了……”

“主公真是英明。一個真正想獲取天下的人,不當隻以眼前的敵人為對手,而當以天下為對手。”

“數正也這麼說?”

“是。築前淩駕於百姓之上,主公則超越築前,等待神佛的青睞。神佛是黎民百姓之神佛。隻要築前能夠為百姓造福,主公就當以一顆平常心讚他。幫他。看來,石川大人和主公真是不謀而合啊。”家康板著臉,望著清延,再次使勁地點了點頭。“數正說要我讚賞築前,幫助築前?”

“是。他說,隻有這樣,主公的器量才會超越築前。今日的讓步,便是日後的勝利。”

“哦。但我並不認為對他讓了步。這次我們不是運籌帷幄,打了個酣暢淋漓嗎?”說到這裏,家康的臉色才終於放鬆下來。“清延,你馬上去一趟平八那裏,告訴他,說今日能取得輝煌的勝利,他的功勞無人可比。”

“遵命。”

“正是因為他的阻撓,秀吉的前進至少被延遲了半個時辰。這樣,我大軍才能迅速撤回,讓築前無跡可尋。不過,隻一次還不夠,還要再讓築前嚇上一嚇。你讓忠勝好生準備。”

“再嚇築前一嚇?”

“是。若今夜發動偷襲,當然能再嚇他一跳,但對方會有預感,因此,這還稱不上是上策。上上之策乃是,待黎明時分敵人發動總攻時,卻發現城裏空空如也。哈哈,這樣,才會讓他們大驚失色。故,今夜子時,我們撤回小牧。你去跟固執的忠勝說,估計他定會明白。你就說,用流血的手段已取得勝利,接下來,要用智慧和謀略給築前些顏色瞧瞧了。”

“遵命!這才叫神出鬼沒,可以說,三河武士野戰的絕妙之處,被主公發揮到了極致。”

“對,就這樣說。去吧。”

清延離座而去之後,家康急令正信準備撤退。

此夜,無論秀吉的陣營還是家康小幡城的陣營,直到黎明之前,都是一片篝火之海。因此,附近村民都覺得今晚必有夜襲,嚇得連眼都不敢合。可是,百姓擔心的夜襲始終沒有發生,直到天空現出了魚肚白。

羽柴的人馬似乎先動了起來。

晨,天還未大亮,秀吉就起來了,他響亮地擊了擊掌,穿上自己喜愛的鳳尾陣羽織,雄赳赳地跨上戰馬,身後跟著的是時刻不離左右的石田三成。他默默地巡視了一圈旗本諸隊,暗暗為他們鼓勁。徒有武功的小將隻知道爭立頭功,從來不著眼大局,唯三成向來以智謀著稱,其目光敏銳,有時甚至可以看到秀吉遺漏之處。

天尚未完全放亮,秀吉穿過在黑暗中為出擊作準備的雜兵,登上一個小山丘,停下馬,遠遠地眺望著堀尾、一柳、木村等人駐營的龍泉寺。由於進攻小幡城的命令已經傳達,龍泉寺一帶的人馬似已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