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英雄識英雄(2 / 3)

“佐吉,若你是家康,今日之戰,你當如何?”

三成琢磨不透秀吉的意思,小心翼翼道:“主公說的是……”

“昨天他們大勝。家康這個人啊……但,他卻不得不為此與我展開一場血戰,既不是在他處心積慮構築起陣地的小牧,也不是在他築起了銅牆鐵壁的清洲……這難道不是自取滅亡?”

“的確,如在小幡城與我們交戰,他隻能是自取其辱。”

“我才問你,你若是家康,會怎麼辦?”

三成飛快地掃了秀吉一眼。“戰爭的事情我不明。若是換了主公您,您會怎辦?”

“你不懂得打仗?”

“是。”

“哼!若不懂得戰爭,你還能成為大名?原來你隻想汲取我的智慧啊。”

“是的。隻是……”

“隻是什麼?”

“主公想不想在小幡城摘取家康的首級?”

“哦,我當然不會饒過他!這次滅了家康,既是給毛利看,也是讓上杉瞧瞧。我早就許下承諾,若拿不來家康的腦袋,豈非胡誇海口?”

“家康恐也知道這些?”

“嗯,他當然知道。”

“那麼,若主公是家康,您會怎麼做?”

“哈哈哈,若我是家康早在昨夜就拋棄小幡城,逃之夭夭了。”秀吉旁若無人地大聲道。

“哦。”佐吉三成那白皙的額頭上豎起了幾道皺紋,一副感慨萬千的模樣,“但,大軍當前,他就真能平安撤離?”

“當然能!”秀吉又一次旁若無人地大笑,“人世中有兩種欲望,一是大欲,一是小欲。懷大欲者,無論身陷何等困境,亦能臨危不亂。”

“是啊。”

“家康有十分出色的家臣。比如,他可以讓本多平八郎等人向我發動夜襲,轉移我的視線,趁機迅速撤離。這樣一來,損失的就隻有本多那一小部人馬,而對整個大局了無影響。而一旦再次出現小牧對峙的情形,麻煩的就不再是家康,而是我羽柴秀吉了。”

“主公!”

“怎麼,聽人的意見後再想出來的主意,可不是主意了啊,佐吉。”

“屬下知道,屬下的智慧往往都慢人一步。但,有一事令屬下甚是擔憂。”

“何事?”

“家康連這些都預料不到?”

“哦?”秀吉的表情頓時僵住。說實話,他昨夜就沒把此事放在心上,池田父子的戰死,把他的心都疼碎了:對我無比信任,一心盡忠的老實人勝人,竟身死戰場!

秀吉明明十分了解勝人的實力和缺點,可還是讓秀次擔任總大將,讓他跟著勝人上了戰場。若秀次不是最先遇襲,勝人父子頂多也就是戰敗,不至於敗亡。正因為勝人沒有一處讓人憎恨的地方,所以,他的音容笑貌老是浮現在秀吉眼前,而且,身穿朱紅盔甲、頭戴虎頭盔、腰插赤熊刀、手執令旗的紀伊守元助那凜然的麵容,也老是在秀吉心中揮之不去,因此對家康竟少了些深入思量。

“屬下總覺得,家康似已預料到了這一點,恐他早已從小幡城金蟬脫殼了……不,這實是聽了主公的一番話後,才猛省得的。”

“佐吉!依你之見,家康是個追求大欲之人,還是……”

“屬下看,他是有大欲之人,但當然不會超過主公。”

“哦,說得好,說得好啊,佐吉。”

“可是,屬下還是沒有弄明白,主公到底打算怎麼辦?”

“幫助家康。”秀吉瞪大眼睛,慨然道,“我乃擁有大欲之人,平定天下之後,羽柴秀吉還要征服大明國。斯時家康將是大有用處的棟梁之才。對啊,我怎的連這都給疏忽了?哈哈哈。”秀吉咧嘴大笑。然而,他自己甚是明白,現在的笑定乃連連苦笑。

秀吉從心底感覺到了自己的失策,為了掩飾尷尬,他才強作笑容,未免狼狽。

怎的連這些小事都令人如此狼狽不堪?秀吉對自己的失策感到異常羞愧,如不能迅速解開心結,他便永遠寢食難安!

“佐吉,近前來。”秀吉急忙掉轉馬頭,道,“還是在討伐中國地區之時,右府大人就曾對我講,若我能平安完成征西大業,就把中國地區、四國全部贈與我。當時我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要!而今日,我不但要得到朝鮮,還要拿下大明國,小小的日本豈在話下?”

佐吉不禁大吃一驚。其實他並非不明秀吉之意,他知道,在這種場合下,自己若是不作出大驚失色之態,秀吉的尷尬就難以緩和。

“哎,難道你沒聽明白?”

“是……是。主公的大誌是要征服朝鮮與大明國?”

“正是!”秀吉得意地拍拍胸脯,又笑。此次的笑容比上一次略微自然了些。“哈哈哈,此乃我羽柴秀吉的淩雲之誌。如此一來,我就絕不會有多餘的人手。若家康之輩,必得讓他們好好地發揮作用,為我所用。我怎的突然連這些也忘了?好,今日我就大發慈悲,拉家康一把,好讓他日後為我效力。現在,我們立刻撤回樂田!若有人對此迷惑不解,問起原因,你便說秀吉因勝人父子之死傷心過度,對攻打小幡城了無心思,便命令撤軍了。速把這個決定轉告稻葉和蒲生。”

佐吉三成強忍著笑,一本正經地點頭,轉身離去。此時,他才滿腹狐疑。秀吉明明預感到自己被家康耍了,卻不好意思說出,更有甚者,居然說出征伐朝鮮、大明國之類莫名其妙的話來。

三成對秀吉再了解不過:秀吉思慮異常縝密,有時可謂天衣無縫。若這是常人的想法,人們定會覺得是癡心妄想。可是,一旦秀吉有此想法,他卻往往能想方設法,執著追求,將其變為現實。

天大亮。此時,堀尾、一柳、木村諸部的先鋒估計已摸到了家康扔棄的小幡城下,正忙作一團。而家康卻對此毫不理會,早已迅速北上了。

在返回樂田途中,秀吉表麵上談笑風生,實際上卻依然在掩人耳目。通過此次與家康的交鋒,秀吉終於意識到,家康用兵之妙,實非等閑。看來,家康遠比先前所料的要難對付得多啊!雖然以前秀吉也一直視家康為智勇超群的武將,可是,那時隻認為他比毛利、上杉、北條諸人略勝一籌。就是這樣一個家康,其力竟與秀吉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秀吉多麼自信,在和家康的交手中,他終是處於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