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設計前的準備(1 / 3)

滿幫鞋是指具有完整前後幫結構的鞋類。所謂的完整,是指鞋幫能夠包裹腳的全部,尤其是指覆蓋住腳的背部。為什麼強調出腳的背部呢?從鞋楦的角度看,該部位是一個馬鞍形曲麵,鞋幫不容易伏楦,因此在結構設計中需要進行各種的蹺度處理,目的是使鞋幫伏楦。這與服裝設計有些不同,俗話說“衣不大寸、鞋不大分”,服裝留出寬鬆的尺寸是為了身體關節的活動,而鞋的造型依托在鞋楦之上,因此要求必須貼楦,如果不能伏楦,就是設計的失敗。

同樣的道理,設計筒靴產品時也必須進行蹺度處理,筒靴是鞋類的延伸,也是屬於滿幫結構,掌握了滿幫鞋的設計就基本掌握了靴類的設計。對於女淺口鞋來說,腳背暴露出來,避開了馬鞍形曲麵,可以把蹺度直接處理在半麵板上。對於涼鞋、拖鞋來說,露空的設計破壞了馬鞍形曲麵,也可以把蹺度直接處理在半麵板上。不同結構的鞋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在市場上看到的滿幫鞋式樣越來越繁多複雜,但是不管多麼複雜的鞋幫結構,從部件的搭配銜接來看,都是由一些簡單結構組合而成。我們把這些簡單的結構提煉出來,就形成基礎結構設計。如果基礎結構設計掌握了,通過簡單結構的疊加、組合或者變型演化,自己也能設計出多種變化的鞋來。正如學習唱歌要學哆唻咪、學習英語要學ABC一樣,學習結構設計要先學會基礎結構設計。

在靴鞋結構設計之前需要做一些準備,包括設計樣品的構思、成品圖的構成分析、楦型的選擇、設計點的選取、製取半麵板等。

構思是產品設計前的一種籌劃。通過市場調查,找到問題所在,然後針對為誰設計、設計什麼、如何設計等展開產品設計工作和工藝準備,其中包括用成品圖的形式把設計的產品表示出來。成品圖可以是立體的或彩色的效果圖,突出的是產品的立體效果;也可以是線條白描的,突出產品的結構。效果圖常用於設計展示、樣品訂貨、廣告宣傳等吸引眼球的地方,而線描圖由於效率高、節省時間常用於產品的開發、工藝單的製定上。不管采用哪種圖示,隻要把樣品的結構表示清楚和完整,都可以進行結構設計。構思的內容是在後期“靴鞋造型設計”課程中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結構設計就從對成品圖的分析開始。

一、成品圖的分析

成品圖來自於設計的構思,經過篩選,把所要設計的鞋類品種確定下來。這種構思應當以市場調研為依據,進行創新的開發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但是也可以對原有的產品進行更新改造,盡可能地利用現有資源,創造更大價值。不過對於初學者來說,模仿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學習的手段,把前人的東西先學過來,變成自己的技能,然後再進行創新。

在樣品構思之後,還應該對成品圖進行結構上的分析。對成品圖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1.分析鞋幫的結構

鞋幫的結構包括滿幫鞋、女淺口鞋、涼拖鞋、靴鞋、運動鞋等幾大類。因為不同種類型的靴鞋其結構特點不同,需要製備的半麵板也不同,所以首先要分清結構類型。

例如滿幫鞋結構飽滿,半麵板上必須有自然蹺度角存在,便於設計時取蹺處理;對於靴鞋來說,除了有自然蹺度角以外,還必須利用直角坐標來確定半麵板的方位;對於女淺口鞋、涼拖鞋來說,可以把蹺度直接處理在半麵板上,結構設計時能夠省去取蹺的麻煩。

對於滿幫鞋的結構來說,還可以細分為耳式鞋、舌式鞋、開口式鞋、開中縫式鞋等基本結構,由於基本結構之間也有差異,所以蹺度處理的方法也有區別。在分析樣品鞋的結構時,首先要分清所屬的大類型的結構,然後再分清細分的結構。

2.分析楦型的選擇

不同類型的鞋楦適於設計不同結構的鞋類,所以要在了解鞋幫的結構基礎上進行楦型的選擇,其中包括對楦型的頭式、跟高、楦底樣的長度、楦蹠圍的選擇,使選擇的鞋楦與所設計的樣品協調一致。

常用的鞋楦包括男女素頭楦、男女高腰楦、男女涼鞋楦、男女拖鞋楦、男式三節頭楦、男式淺圍子楦、女淺口楦以及各種童鞋楦。有關鞋楦的尺寸數據,在《腳型·楦型·底部件》一書中已做過闡述,本文不再重複。

選擇鞋楦時一般使用中間長度號和中等肥瘦型。

中間號鞋楦的感官比例好,因為大號或小號的鞋楦是通過放大或縮小得到的,隻有中間號鞋楦是通過精雕細刻設計出來的,一般的樣品鞋都是用中間號製作的。

男楦的中間長度號是250號或255號,法碼為40號或41號,英碼為6號或7號。女楦的中間號是230號或235號,法碼為36號或37號,英碼為3號或4號。由於南北地區腳型差異,銷往南方的鞋選用偏小的中間號楦,銷往北方選用偏大的中間號楦。生產外銷鞋要以客戶提供的樣品為準。

中等肥瘦型要以產品銷往地人群的腳型肥度為基準,在城市裏以男子二型半、女子一型半居多;農村和邊遠山區以男子三型、女子二型居多。

選擇鞋楦還要注意楦體應該端正、不變形,表麵光滑、完整、無缺陷。因為結構設計是以楦型為依托的,楦型上的問題會對設計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

3.分析鞋幫的部件

鞋幫是由一塊塊幫部件組合而成的,鞋幫的分割與組合決定了鞋幫的結構,幫部件的外形輪廓決定了鞋的款式。分析鞋幫部件應包括部件的名稱、數量的多少、麵積的大小、所在的位置以及輪廓外形等。這是在為結構設計做出充分的準備。

結構圖上的部件輪廓線,與成品圖的輪廓曲線有所區別,因為鞋款實體上輪廓線是通過結構圖來實現的,相當於對成品圖進行二次創作。因此在繪製結構圖時,要根據楦體的造型來安排部件的輪廓線,要保持輪廓線的圓滑流暢、線條到位、風格統一。此外還應考慮到工藝的加工要求,要使樣板套劃省料、結構合理、製做加工省時省事等。

4.分析鑲接的關係

部件之間的鑲接關係與鞋幫製作的順序有著因果關係,在《現代製鞋工藝》一書中,已經對部件的拆分做過講述。其實,不管是工藝加工,還是繪製結構圖,或者是設計構思的效果圖,都應該熟悉部件的鑲接關係,否則會造成加工的混亂,或者無法繼續加工。

部件之間的鑲接以壓茬的形式居多,在成品圖上是以車幫的線跡來表示的。在設計結構圖時,應該從主要部件的上壓件開始入手。主要部件一般是指前幫與後幫,上壓件往往有著完整的輪廓,有利於結構設計的展開。比如同是耳式鞋,內耳式鞋有著前幫壓後幫的鑲接關係,前幫部件輪廓完整,應該從前幫著手設計;對於外耳式鞋來說恰恰相反,有著後幫壓前幫的鑲接關係,後幫部件輪廓完整,應該從後幫著手設計。

5.分析特殊的要求

任何一款鞋的結構與外形,都會有區別於其它款式的特殊要求。分析這些特殊性的要求,有利於把握結構的合理性與輪廓的準確性。對於特殊的結構(例如單側開口)、特殊的形狀(例如不對稱)、特殊的部件變化(例如橫擔、保險皮)、特殊的劃料要求(例如能夠套劃)等,經過細心的分析,就會使設計更加完美。

特殊與不特殊是相對而言。對於設計的第一款鞋來說,因為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特殊性會多一些。在設計第二款鞋時,要與前麵的設計相比較,相同的東西就不再特殊了。等設計的款式多了,把每一次遇到的特殊要求都變成一個個設計的元素,熟練掌握這些設計元素,就能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最後成為有經驗、有能力的設計人才。

二、常用的設計點

設計點是指設計部件位置的控製點。有些設計點來自於腳型規律,有些設計點來自於經驗的總結,在幫樣結構設計中,常用的設計點隻有十幾個,為了以後使用的方便,需要點一次性地在楦體上找出來,並標注在半麵板上,省去以後多次重複找點的操作。

在找點之前,應該畫出楦體的四條中線。在基礎結構設計中,都是以滿幫鞋楦為例,其它楦型的特殊要求將在後麵不同章節裏講述。

常用的設計點包括部位點、邊沿點和標誌點三種類型。

(一)部位點

部位點是一組在楦底中線上選取的設計點,是以腳型規律來確定的,可以通過腳的長度係數計算出來。計算公式如下:

特征部位長度=腳長×部位係數-後容差

測量時自楦底後端點B開始,用帶子尺沿著楦底中線向前測量。

常用的部位點主要包括第一蹠趾關節部位點、第五蹠趾關節部位點、外腰窩部位點、外踝骨中心部位點。

(二)邊沿點

邊沿點是一組在楦底楞線上選取的設計點。通過各個部位點作底中線的垂線,就可以得到邊沿點。

常用的邊沿點有4個,包括第一蹠趾關節邊沿點(H1)、第五蹠趾關節邊沿點(H)、外腰窩邊沿點(F)、外踝骨中心邊沿點(P)。

圖中的第一蹠趾關節邊沿點H1和第五蹠趾關節邊沿H,是經常配合使用的兩個點,連接H1點和H點,便得到楦底的斜寬線H1H。斜寬線與楦底中線的交點W,就是前掌凸度點,也叫作著地點。

利用H1A5=RH的規律,可以找到R點,連接RB就得到分踵線。

(三)標誌點

標誌點是一組在楦麵上選取的設計點。主要集中在背中線和後弧中線上,其中有腳的生理特征點,也有經驗設計點。

常用的標誌點主要有9個,找點的方法如下:

1.後跟弧上的標誌點

後跟弧上的標誌點有3個,測量時自楦底後端點B起,用帶子尺向上沿後弧中線測量。

(1)D點(楦後跟凸度標誌點)楦後跟凸度點與腳的後跟凸度點相對應,是楦全長和楦麵全長的測量點,也是設計後包跟部件開叉位置的參考點。

後包跟開叉的位置取在D點之下1~2mm位置,伏楦效果更好一些。

計算規律:BD=8.8%×腳長

計算結果:男楦250號BD=(22±0.4)mm

女楦230號BD=(20±0.4)mm

(2)C點(後跟骨上沿高度標誌點)後跟骨上沿點是確定鞋幫後弧高度、口門位置的基準點,也是設計後主跟高度的控製點。

計算規律:BC=21.66%×腳長

計算結果:男楦250號BC=(54±1.1)mm

女楦230號BC=(50±1.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