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羊寄生蟲病防治技術(2 / 2)

(2)避免在低濕地放牧,盡可能地避免在清晨、黃昏和雨天放牧,以減少感染。

(3)定期驅蟲,舍飼改放牧前對羊群驅蟲,放牧一個月內兩次驅蟲,一個月後三次驅蟲。

(4)驅蟲後的羊糞便要及時集中堆積發酵或漚肥,至少2~3個月才能殺滅蟲卵。

(5)經過驅蟲的羊群,不要到原地放牧,及時地轉移到清淨的安全牧場,可有效地預防絛蟲病的發生。

治療:

(1)丙硫咪唑:15~20毫克/千克體重,內服。

(2)苯硫咪唑:60~70毫克/千克體重,內服。

(3)硝氯酚:3~4毫克/千克體重,內服(肝片吸蟲病)。

(4)三氯苯唑(肝蛭淨):10~12毫克/千克體重,內服(肝片吸蟲病)。

(5)硫溴酚(蛭得淨):10~12毫克/千克體重,內服(肝片吸蟲病)。

(6)氯硝柳胺:75~80毫克/千克體重,內服(前後盤吸蟲)。

四、焦蟲病

病原:焦蟲病是由蜱傳播的,這種病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地方性流行病。

症狀:病羊精神沉鬱,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到40~42℃,呈稽留熱型。呼吸促迫,喜臥地。反芻及胃腸蠕動減弱或停止。初期便秘,後期腹瀉,糞便帶血絲。羊尿混濁或血尿。可視黏膜充血,部分有眼屎,繼而出現貧血和輕度黃疸,中後期病羊高度貧血,血液稀薄,結膜蒼白。肩前淋巴結腫大,有的頸下、胸前、腹下及四肢發生水腫。

預防:

(1)在秋冬季節,應搞好圈舍衛生,消滅越冬硬蜱的幼蟲;春季刷拭羊體時,要注意觀察和抓蜱。可向羊體噴灑敵百蟲。

(2)加強檢疫,不從疫區引進羊,新引進羊要隔離觀察,嚴格把好檢疫關。

(3)在流行地區,於發病季節前,每隔15天用三氮脒預防注射1次,按2毫克/千克體重配成7%水溶液肌內注射。

治療:

(1)貝尼爾(三氮脒,血蟲淨):3.5~3.8毫克/千克體重,配成5%水溶液,分點深部肌內注射,1~2天/次,連用2~3次。

(2)阿卡普啉(硫酸喹啉脲):0.6~1毫克/千克體重,配成5%水溶液,分2~3次間隔數小時皮下或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2~3天。

(3)對症治療:強心、補液、緩瀉、灌腸等。

五、羊鼻蠅蛆病

羊鼻蠅蛆病是羊鼻蠅幼蟲寄生在羊的鼻腔或額突裏,並引起慢性鼻炎的一種寄生蟲病。

症狀:患羊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可視黏膜淡紅,鼻孔有分泌物,搖頭,打噴嚏,運動失調,頭彎向一側旋轉或發生痙攣、麻痹,聽、視力降低,後肢舉步困難,有時站立不穩,跌倒而死亡。

發病特點:羊鼻蠅成蟲多在春、夏、秋出現,尤以夏季為多。成蟲在6~7月開始接觸羊群,雌蟲在牧地、圈舍等處飛翔,鑽入羊鼻孔內產幼蟲。經3期幼蟲階段發育成熟後,幼蟲從深部逐漸爬向鼻腔,當患羊打噴嚏時,幼蟲被噴出,落於地麵,鑽入土中或羊糞堆內化為蛹,經1~2個月成蠅。雌雄交配後,雌蟲又侵襲羊群再產幼蟲。

防治方法:用1%~2%敵百蟲5~10毫升從鼻腔注入;或用長針頭穿刺骨淚泡,注入敵百蟲水溶液0.1千克/千克體重;或做頸部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