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克唐阿回到家鄉,處理完母親的喪事,便開始為母守孝。依克唐阿雖然解職居家,但其軍事才華和行政能力已為很多大臣所周知。光緒六年(1880年)七月,詹事府右庶子張之洞在上奏條陳海防事宜時,力諫朝廷破例啟用依克唐阿。張之洞建議:呼蘭副都統依克唐阿驍勇善戰,現因丁憂在吉林原籍,請俟百日後飭赴營口帶兵。”朝廷對此非常重視,命令吉林將軍銘安“察看其入才具,能否獨當一麵,據實具奏。”銘安遵旨察看依克唐阿之後,認為其完全具備“籌辦安置金匪情形”的能力。
原來,《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烏蘇裏江以東地區劃入俄國版圖,吉林將軍轄區急劇縮小。隨著封禁東北政策的廢除,大批關內移民來到吉林東部地區。人口的迅猛增加和管理的滯後,使這裏的社會極為混亂,流民、金礦工人起義以及土匪暴動等此起彼伏。經過清朝地方軍隊的圍剿和鎮壓,“寧古塔、三姓、東山一帶金匪,自擒斬孫百萬等及查拿韓效忠後,近無著名頭目,其聚多偷挖金砂者,率係無業流民。”針對這種局勢,吉林將軍銘安提出:對於這些無業流民,“撫之未必得力,逐之恐為敵誘,擬設法安置。”張之洞也認為:“既無剿捕禁絕之方,不如化私為官,撫而用之,亦可藉以禦侮。”至於由誰來承辦此事,依克唐阿當然是最好的人選。於是朝廷傳旨令依克唐阿不用到營口帶兵,而是“召募獵夫人等,赴琿春駐紮。”
依克唐阿之所以被派往琿春,是由於琿春地區的重要性已經引起清朝政府和沙俄的重視。琿春地區原隸屬於寧古塔副都統衙門。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設琿春協領衙門,協領衙門隻管八旗一般事務及當地所設驛站卡倫,一些重要事宜,如司法、涉外等項需要報請寧古塔副都統衙門辦理。雍正五年(1727年)設副協領。乾隆元年(1736年),因外事殷頻,奏加副都統銜。到了光緒初年,由於邊境的變化,琿春失去了沿海地區,成為中國與朝鮮、俄國接壤的邊疆要地。而寧古塔副都統衙門距琿春較遠,難以兼顧。這裏不僅人口增多,商業往來事務繁雜,而且涉外交往日益頻繁,但行政管理非常落後,駐防城池以及各卡倫驛站也需要增加兵力,設置官兵也不夠分配,原設的機構和兵力不能夠勝任駐防和管理,需要增加有經驗的各種人才、官員,增設管理機構。
光緒六年(1880年)八月,清朝政府開始招募、組織調集軍隊,駐紮琿春。“現在吉林琿春地方防務緊要,亟須添兵布置,以備不虞。吉林舊有剿捕土匪馬步各隊,著銘安移緩就急,飭令協領雙壽、金福將此項馬步洋槍各隊分帶一千五六百名,趕赴琿春,擇要駐守。並著德平阿揀派妥員,速將塔城東南蘇城翠峰各溝獵夫,盡數招致營中,以五百人編立成軍,均紮琿春。”副都統依克唐阿也被委以重任,前往琿春駐守指揮。“現在防務需人,著即速飭該副都統(依克唐阿),就近在伊通召募滿漢獵夫暨蘇拉西丹,前赴琿春。並雙壽、金福、副將郭長雲、馬步各隊,均歸該副都統統帶,會商德平阿擇要駐守。”光緒六年(1880年)九月,朝廷再次下諭“谘照依克唐阿,趕將伊通丹勇召募成軍,即赴防所。”
依克唐阿接到朝廷旨令,立即行動起來,在伊通招募獵人勇士,組成軍隊奔赴琿春。到琿春後,依克唐阿與各級官員密切配合,將各地招募來的鄉勇獵夫,認真揀選,嚴格訓練,最終組建成了吉林鎮邊營。光緒七年(1881年)二月,烏裏雅蘇台參讚大臣喜昌奏報奉命挑募吉軍暨鎮邊各營情況,“經與副都統依克唐阿將吉林、烏拉、阿勒楚民丁暨兵丹獵夫,認真揀選,擇精壯者為正兵,粗拙者為營夫。軍火由銘安借撥,克期訓練,冀成勁旅”。
隨著吉林鎮邊營的組建和駐防軍隊的增加,琿春地方的軍政管理機構也急需升格。特別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烏蘇裏江及其以南中俄邊境上俄國移民驟增,俄人經常越境到中國境內墾荒。俄國軍隊也不斷蠶食中國領土,甚至搶掠、殺害中國邊民。一些俄軍哨所,也逐漸向中國邊境推進。烏蘇裏江及其以南中俄邊境邊防緊張。光緒七年(1881年)初,吉林將軍銘安不失時機地奏請朝廷,“添設琿春副都統一員,將原設協領改為左右兩翼,以資分管”。同年四月,朝廷批準了這一請求,“以呼蘭副都統依克唐阿,為新設琿春副都統。伯都訥副都統博棟阿為呼蘭副都統,前任西安副都統明春為伯都訥副都統”。這樣,依克唐阿則由首任呼蘭副都統變成了首任琿春副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