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夫妻做蔗糖生意。
丈夫每天到各村向村民收購蔗糖,村民將蔗糖熬製成四方塊或扁圓形的糖出售。丈夫每次收購糖回家後,總是把糖裝進籮筐或麻袋裏,然後運到外地去賣。他在集中包裝時,經常掉些糖在地上,而他卻滿不在乎,不加理會。
他的妻子是個細心、勤儉的人,她見滿地的蔗糖心疼極了。當她丈夫每次裝完糖後,她都要把地上的糖撿起來,裝在麻袋裏,存放在屋後的房間裏。
第二二年,臨近年關時,蔗糖短缺,丈夫無奈之下隻好停止買賣。按照當地的慣例,每年年終要結一次總賬,一切拖欠的債務都要償還完畢,絕不能拖到明年。
近年來由於年頭不好,又缺乏運氣,丈夫的生意日漸滑落。特別是缺糖這一年,他虧蝕了本錢,欠了人家一些債。數目雖然不多,但也使他傷透腦筋。
他整天冥思苦想:“到哪兒去籌措這筆錢來還債呢?”
後來他對妻子說了這件事,並且感歎道:“如果還留下點蔗糖就好了,一定能賣個好價錢,也不至於負債。可現在一點糖也沒有,怎麼辦?”
丈夫的艱難處境,使妻子猛然想起平時撿的糖,她想:“糖可能不多,但還有些。”她疾步走到後房,清點一下,居然還不少呢,整整有4擔之多。妻子滿麵笑容地將此事告訴丈夫,丈夫到後房一看,真是絕處逢生,麵對著大批蔗糖,不禁欣喜若狂,簡直是天外飛來的財富,再也不用擔心債務了。
商人扭虧為盈,全靠細心賢惠的妻子。這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不久,竟然傳到了鎮上。
鎮上有家賣書報和文具的小店,店主將這件事講給自己的妻子聽。妻子也想博得丈夫的誇獎和感激,她思忖片刻,覺得這沒有什麼難。
從那天起,她每天趁丈夫不在時,將書、報紙、課本、日曆等,每樣都拿一兩本藏起來,天天如此。快兩年了,她看到藏起來的書報等物已經不少,洋洋得意地叫丈夫到後房去看。丈夫不看倒也算了,一看氣得差點昏倒。
“天啊,你這是在拿我的血汗錢開玩笑!”丈夫仰天哀歎。妻子愚蠢至此,報紙、課本、日曆過了時,還會有誰要昵?
丈夫傷心之餘,冷靜下來,開導妻子說:“向別人學習,是要動腦筋想想的,別人的情況和咱們的不一樣,所以要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千萬不能生搬硬套。生搬硬套地學,走了彎路,吃了虧,還不如不學呢。”
別人成功的經驗固然值得學用,但萬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學用,否則會把事情辦砸。很多時候,生搬硬套地學用別人的經驗,還不如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