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衛國英雄李舜臣(1 / 2)

“烏龜”戰艦李舜臣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幼時家境貧寒,但他剛毅勇敢、聰明好學。32歲時,他武舉登科,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最初他隻是一個小縣城的獄吏,因為身手不凡又剛正不阿、足智多謀,從而被破格提拔為全羅道左水使,負責守衛朝鮮海峽。

李舜臣早就看出日本想吞並朝鮮的狼子野心,所以他非常重視訓練水師,並特別改進了傳統的戰船的結構和設備:把船身造得比以前更大;每艘船甲板用厚木料製成頂蓋,並且鑲上鐵板;頂蓋上和甲板旁裝上許多尖銳的大釘和鐵鉤,使敵人不敢攀登;船頭安裝上一個大龍頭,龍頭上有兩個大炮眼,頭尾都裝有金屬尖杆。這樣的戰船看起來就像一隻巨大的烏龜。船身前後左右共七十四個槍眼,射手可以伏在內部施放火器;船身兩側又各設十隻大槳,全部劃動,急馳如飛。

5月1日這天,李舜臣得知有五十餘艘日本船停靠在玉浦港,船上的許多士兵都上岸搶劫百姓的財物去了。於是,他立即指揮九十多艘龜船去偷襲日軍。日軍從未見過這種戰船,遠遠望去,就像一群大烏龜朝他們爬過來了。直到龜船靠近,他們才看清那群“烏龜”原來是戰艦。日軍頓時慌亂起來。

“開炮!”李舜臣一聲令下,千百道火龍撲向日軍。在強烈炮火的攻擊下,日軍抱頭鼠竄,鬼哭狼嚎。轉眼間,四十餘艘日本戰船被炸毀、擊沉,死傷的士兵不計其數。

玉浦海戰的勝利,粉碎了豐臣秀吉從海路侵略朝鮮沿海地區的計劃,日軍士兵、後勤物資的運送也處於癱瘓狀態,陸軍的進攻也因此受到阻滯。不久,大明朝廷也應朝鮮國王的請求,派援軍入朝參戰。兩軍很快收複了朝鮮失地,豐臣秀吉被迫與朝鮮進行和平談判。

壬辰衛國戰爭豐臣秀吉吞並朝鮮、侵略中國的野心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急迫了。要實現計劃,必須除掉最大的障礙,於是,他派出間諜,勾結朝鮮國內的奸臣,巧施反間計,陷害了李舜臣。1597年2月,豐臣秀吉的奸計得逞,李舜臣被免職了。

豐臣秀吉見自己的眼中釘被除掉,立即撕下和平友善的麵具,派出15萬大軍再次入侵朝鮮。朝鮮政府見情勢萬分危急,隻得重新啟用李舜臣。

同時,朝鮮國王又派出使臣,請求大明朝廷再次出兵援助。

1597年冬,李舜臣和中國老將鄧子龍聯手,率領兩國水師組成的聯合艦隊,同日軍主力在露梁海進行了一場空前激烈的海戰。

戰鬥是在深夜進行的。當五百餘艘日軍戰船抵達露梁海時,中朝戰船同時發出猛烈的炮火。海麵上烈焰衝天,亮如白晝。戰士們勇敢地跳上敵船,與日軍展開搏鬥。在激烈的交戰中,李舜臣發現鄧子龍身陷重圍,就立即駛船去援救,不幸左胸中彈。他忍著劇痛,囑咐部下不要聲張,並將軍旗交給副手,要他代施號令。戰鬥從深夜一直持續到天亮。

到中午的時候,朝鮮與中國的水師共擊毀、擊沉敵船六十餘艘,殲滅敵軍一萬多人,並將其餘日軍全部趕出了朝鮮。至此,持續了六年的朝鮮衛國戰爭終於結束。這場戰爭始於1592年,即農曆的壬辰年,所以朝鮮人民把這次戰爭稱做“壬辰衛國戰爭”。在這場英勇的反日侵略戰爭中,朝鮮的李舜臣與中國的鄧子龍都壯烈犧牲了,然而他們頑強抗戰的精神卻永垂不朽,萬古流芳。飛虎將軍陳納德像鷹一樣在藍天翱翔1903年,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製造的飛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基特薩克飛行了260米,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那時,陳納德才13歲,他從此將飛上藍天當成了自己的理想。他每天坐在家鄉的河邊,仰望天空,想象著自己駕駛著飛機,像鷹一樣在藍天翱翔!然而,從理想到現實,這一段路卻走了很久。

從13歲充滿幻想的少年,到成為兩個孩子的爸爸,陳納德始終沒有放棄過飛上藍天的理想。

1917年4月,陳納德終於有了一個機會———美國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陳納德立即申請參加飛行訓練,卻被相關部門斷然拒絕了,理由是“不具備優秀飛行員應有的素質”。但秉性堅強的陳納德並不灰心,他要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理想靠近,於是他進入了位於印第安納州本傑明·哈裏森要塞的士官學校。隻要在軍中,總有機會能當飛行員的,他這樣鼓勵自己。

陳納德在士官學校受訓三個月後就畢業了。畢業後他擔任陸軍中尉,被派往駐防得克薩斯州特拉維斯的第36師服役。離駐地不遠,有一個建立在以前的棉田之上的凱利機場,飛機的轟鳴聲深深地吸引著陳納德。機會終於來了,凱利機場不久開始征召誌願飛行員,陳納德立即應征加入了飛行部隊。

作為一個新來的飛行員,他必須先接受枯燥的步兵操練。望著一架架轟鳴起飛的飛機,陳納德按捺不住內心渴望飛上藍天的衝動。他接連三次提出立即學習飛行技術的請求,但都遭到了拒絕。

於是,他轉而設法接近飛行教官,獲取他們的好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和兩位教官成了好朋友。經驗豐富的老教官利奧那多耐心細致地給他講解飛機的原理,年輕的教官勞爾夫則常常將飛機開到起飛線上,然後,讓陳納德單獨駕機飛上藍天去過一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