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榮心是不實事求是,不考慮具體條件,追求虛假的聲譽,尤其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打腫臉充胖子。

【專家診斷】

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虛榮心的產生有以下原因:

(1)要麵子。林語堂先生曾在《吾國吾民》中寫到:麵子是統治中國的三女神之一。講麵子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族的心理問題,反映了中國人被尊重與有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丟麵子就意味著否定自己的才能,是很難接受的,於是有些人為了要麵子,即使打腫臉充胖子也覺得高興。

(2)與戲劇化人格傾向有關。愛虛榮的人多半為外向型、衝動型、反複善變、做作,具有濃厚、強烈的情感反應,裝腔作勢、缺乏真實的情感,待人處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其實,虛榮心的背後掩蓋著的是自卑與心虛等深層的心理缺陷。具有虛榮心理的人,也有自卑與心虛等深層心理。虛榮,對於個體而言隻是一種補償作用,竭力追慕浮華,是用來掩飾心理上的不平衡和缺陷。從現實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虛榮心強的人大多不願腳踏實地的做事。而是經常利用撒謊,投機等不正常手段去捕獲名譽。他們在物質上講排場和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風頭;在人格上又很自負、嫉妒心重;在學習上不刻苦。正如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所說: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虛榮心的表現大致分為十四個方麵:

喜歡談論有名氣的親戚朋友或以與同名人交往為榮。

熱衷於時髦服裝,對西方的流行貨追逐。

行事購物喜擺闊。

不懂裝懂,海闊天空。

熱衷於追求一鳴驚人的成果。

對名著、影片隻求一知半解,誇誇其談。

好表現自己。尤其想在大庭廣眾麵前露一手。

好掩飾自己。

對表揚沾沾自喜。

對批評耿耿於懷。

表麵熱情,內心冷淡,討好別人。

找對象過分追求長相門第。

婚禮講排場、擺闊氣。

講麵子,麵子第一。

有了虛榮心理,對我們的危害也是非常明顯的。

其一是社會道德品質優良發展的絆腳石,也會衍生出自私、虛偽、欺騙等不良行為表現。其二是沒有自知之明,驕傲自滿,盲目成性,在進步和成長中是消極的一麵。其三是情感變化的導火索。由於虛榮的人的心理負擔過於沉重,需求過多過高,自身條件和現實生活的差距不能讓他們得到滿足。因此,怨天尤人,憤怒壓抑等負麵情感隨之滋生、積累,最終引起情感的畸變和人格的變態。嚴重的虛榮不僅會影響學習、進步和人際關係,而且對人的心理、生理的正常發育,都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心理處方】

虛榮心理作為一種普遍心理,已成為人性中根深蒂固、難以根除的心理弱點。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夠趨利避害,把它利用到好的地方去呢?現代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對於虛榮心,切不可從如何破壞它人手,而應該放在如何改善它、誘導它走向有用的地方去。例如,對富有而虛榮的人,可以讓他拿出來一點作為慈善基金,或者經營一項事業使他人多一種安全保障;對才華橫溢而虛榮的人,可以讓他多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那麼,虛榮這一人際正常交往中的障礙物,就能為人類造福。

對於個體而言,人們要及時對自己的虛榮心進行積極的調適。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改變認知,對榮譽、地位、得失、麵子要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和態度。每個人都應十分珍惜和愛護自己及他人的榮譽與地位,但是這種追求必須與個人的社會角色及才能一致;愛麵子,如果打腫臉充胖子,過分追求榮譽,有時不僅沒有保住麵子,反而會使自己的人格發生扭曲;失敗乃成功之母,必須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從挫折中悟出真理,才能自信、自愛、自立、自強,從而消除虛榮心;要實現自我價值,不僅不能脫離社會現實的需要,而且還必須把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建立在社會責任感上,正確理解權力、地位、榮譽的內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實意義。

其次,把握好攀比的尺度。比較是一種普遍心理,但要把握好攀比的方向、範圍與程度。從方向上講,要多立足於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的比較,如比一比個人在學校和單位的地位、作用與貢獻,而不是隻看到個人工資收入、待遇的高低;從範圍上講,要立足於健康的而不是病態的比較,要比成績,比幹勁,比投入,而不是貪圖虛名、嫉妒他人,表現自己;從程度上講學習良好的社會榜樣,從名人傳記、名人名言中,從現實生活中,以那些腳踏實地、不徒有虛名、努力進取的名人中汲取精華,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修養。在進步和成長中做一個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人。

最後,聽取別人的正確評價。虛榮心與自尊心是聯係的,自尊心又和周圍的輿論密切相關。別人的議論。他人的優越條件,都不應當是影響自己進步的外因,決定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隻有這樣的自信和自強,才能不被虛榮心所驅使,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說: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他的話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真實的生活。麵對虛榮心,讓我們用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核心武器,去打敗它吧!

2.如何克服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是一種狹隘的、片麵的、缺乏根據的盲目想像。陷入猜疑誤區的人是活得很累的。如果猜疑發生在朋友之間,會破壞純真的友誼;發生在戀人之間,會妨礙感情的發展;發生在同事之間,會影響正常的工作。

【專家診斷】

經過心理學家調查研究發現,猜疑的心理成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作繭自縛的封閉思路

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就像一個圓圈一樣,越畫越粗,越畫越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一個人丟失了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從這個假想目標出發,他觀察鄰居兒子的言談舉止、神色儀態,無一不是偷斧的樣子,思索的結果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標,他斷定賊非鄰子莫屬了。可是,不久他在山穀裏找到了斧頭,再看那個鄰居兒子,竟然一點也不像偷斧者。現實生活中猜疑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幾乎都同這種封閉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維密切相關。

對環境、對他人、對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說:長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長相疑。不過,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聯係。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別人,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有懷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麵自認為不如別人,因而總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計自己。一個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別人,越不易產生猜疑心理。

對交往挫折的自我防衛

有些人以前由於輕信別人,在交往中受過騙,蒙受過巨大的精神損失和感情挫折,結果萬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心理處方】

人群中,生性多疑、經常對人抱有防範之心的秘密主義者,為數實在不少。他們認為,一旦別人盜取了自己的思想並加以評判,那就會和自己對抗或在工作中加害自己。也就是說,他們對別人總是抱著戒備、恐懼的心理。所以,他們從不敢相信別人,也不願與他人分享某些積極的成果,更不敢委任別人擔當重任。凡事都要自己控製,這樣他們才會放心。

其實,這種人是心地簡單、頭腦僵化的孤獨者。無端猜疑和防範別人的結果,必將使自己也失去支持和幫助,這就等於自己堵住了自己前進的道路。

那麼,在人際交往中應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第一,優化個人的心理素質。拓寬胸懷,來增大對別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第二,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隻有擺脫錯誤思維的束縛,走出先入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證實和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開心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置的心理屏障。隻有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猜測和疑慮公之於眾,增加心靈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和溝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閡,獲得最大限度的諒解。

第四,無視長舌人傳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才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果。因此,當聽到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上當受騙。

第五,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時,最好能先綜合分析一下他平時的為人、經曆以及與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現。這樣有助於將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

產生了猜疑心,你可以有所警惕,但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猜疑有道理時,你因為做好了準備而免受其害;而當這種猜疑毫無道理時,就可以避免誤會好人。

3.如何走出自卑的陰影

自卑,就是自己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嚴重的人,並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種缺陷或者短處,而是不能容納自己,自慚形穢,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歡,進而演繹成別人看不起的位置,並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專家診斷】

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鬱鬱寡歡,常因為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不願意與別人來往,隻想和人疏遠,缺少朋友,甚至內疚、自責、自罪;他們做事缺乏信心,沒有自信,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因而感到疲勞,心灰意懶。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類都有自卑感以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小的時候,看到別人長大而自卑;長大後,發現別人比自己有錢自卑;有錢的時候,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富年輕力壯也自卑。這樣看來,自卑其實是不可怕的,從某種程度上講,自卑也是推動一個人不斷自我完善的動力。但是,如果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自卑,而不願意去進行自我突破的話,那麼自卑對你來講就是非常有害的。

為什麼會產生自卑心理呢?一般來說,自卑感的產生與主客觀因素及和自我評價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表現在三個方麵:

(1)自傲逼人。即人們常說的過分的自卑以過分的自尊表現出來,尤其當屈從的方式不能減輕其自卑之苦時,就采用好鬥方式。有自卑感的人比任何人更注意到不讓自己被別人發現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當他認為別人可能會發現時,便采用這種好鬥的方式阻止別人的了解。人們常發現這種人動輒就會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尋找借口滋事。其實,這種矯枉過正的做法反而暴露出自已真實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