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腎髒和輸尿管(1 / 1)

腎髒的形態和結構

腎髒是泌尿係統的主要器官,俗稱腰子,位於腹後壁,脊柱左右兩側各一個,外形如扁豆狀,長約10~12厘米,寬約4.5~6.5厘米,厚約3~4厘米,每個重約120~150克,表麵光滑,呈紅褐色,占體重的0.4%~0.5%。右腎比左腎低1~2厘米,右腎短寬,左腎細長。腎髒的位置可以因體型、性別和年齡而異,矮形較瘦長型者稍低,女性較男性稍低,兒童較成人稍低。

如果將腎髒縱形切開兩半,從切麵上可以見到,腎髒由腎實質和集合部分所組成。腎實質又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皮質,約占腎實質的1/3,內層為髓質,約占腎實質的2/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皮質主要由腎小球和腎小管組成,部分皮質伸入髓質間,成為腎柱。腎小球和腎小管是一個獨立的形成尿的功能單位,稱為腎單位。兩側腎髒約有200萬個腎單位,儲備能力很大,當一些腎單位被破壞,其他正常的腎單位仍可以代償腎髒的全部功能。髓質由8~15個腎錐體構成,主要組織為集合管。錐體的尖端又叫腎乳頭。腎集合部由腎小盞、腎大盞及腎盂所組成。腎乳頭周圍包有類似漏鬥狀的小管,叫腎小盞,是收集乳頭孔滴出的屎液。每2~4個腎小盞組成一個腎大盞,每一個腎髒有大盞2~5個,一般為上、中、下三個腎大盞、腎盂多呈前後扁的鬥狀,有的呈腹狀,位於腎血管的後方。腎盂組織又分為三層,外麵為纖維層,中間為肌肉層,內層為黏膜層。肌肉層又由外縱形肌、中環狀肌、內縱形肌3層平滑肌所構成。腎盂的末端漸細,出腎門而形成輸尿管。

腎髒的外麵有被膜包裹,腎被膜從外向內依次可分為腎周筋膜、腎脂肪囊和腎包膜,腎周筋膜比較堅韌,在腎髒外側緣分為前後兩葉,包圍整個腎髒及腎上腺。腎包膜為一極薄的纖維膜,緊貼腎實質。腎臘肪囊為充填於腎周筋膜與腎包膜間的脂肪組織,有固定和保護腎髒的作用。

輸尿管的形態和結構

輸尿管是一對細長的管道,呈扁圓柱狀,具有一定的彈性,位於腹腔及盆腔後腹膜之後,上接腎盂,下連膀胱,全長25~30厘米,直徑0.4~0.7厘米。輸尿管壁由三層組織構成,外層為疏鬆的纖維組織,內層為黏膜,中層最厚,由完整不分層次的肌肉組成。解剖學單位是肌肉束,含有多種基因性的、定向的平滑肌細胞。當腎盂充盈,壓力增高,尿經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推送到輸尿管。尿在輸尿管傳送過程中,尿液呈股,在尿股部一段輸尿管收縮使管壁完全對合,以使尿股向下輸送,正常輸尿管的壓力是0~0.49千帕(0~5厘米水柱),收縮波的壓力為1.96~5.88千帕(20~60厘米水柱),尿順暢地一股一股地進入麻胱。在正常情況下,輸尿管和膀胱的連接部有活瓣作用,尿隻能排入膀胱,而不能反流至輸尿管。此外,輸尿管有三處生理性的狹窄部,上部在腎盂輸尿管分界處,中部在輸尿管跨過髂血管進入骨盆處,下部在輸尿管入膀胱處。如患輸尿管結石,則容易滯留於這3個生理性狹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