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的形態和結構

膀胱是一個儲存尿液的器官,也是在腹膜外,其形態及位置隨膀胱容量而變化,並與年齡有密切關係。成人膀胱呈錐狀,空虛時完全位於盆腔內,充盈時呈橫臥扁圓形狀,排尿時肌肉收縮即呈圓形。小兒膀胱位置較成人高。嬰兒時,大部在盆腔外,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步降入盆腔。膀胱的頂部及上部有腹膜覆蓋。膀胱可以分為膀胱體及膀胱底,膀胱底的內麵有三角區,該區的上緣為輸尿管間脊,微隆起,其後微凹陷,稱三角區後窩。該區之尖端即為尿道內口的後唇。三角區為膀胱的重要標誌,其特點是微微隆起,黏膜與肌層之間無黏膜下層,緊密粘連,空虛亦無皺襞。膀胱體肌層與黏膜之間有黏膜下層,充盈時黏膜伸展,空虛時形成皺襞。正常時,尿液在低壓情況下順利地進入膀胱。膀胱的容量很大,故起著緩衝作用。正常膀胱充盈,交感神經輸入衝動,膀胱壁肌肉富有彈性,限製了膀胱內壓力升高,擴大了充盈度。因此,一定量的尿液進入膀胱後,其壓力並不上升,或上升不明顯。保持著相對的低壓狀態,這有利於輸尿管的排空。膀胱與尿道交接部稱膀胱頸,習慣上把該部的括約功能稱為內栝約肌,實際上並不存在內括約肌,而僅具有括約肌的功能。

尿道的形態和結構

男女尿道的功能和結構是不完全相同的,其各自的特點分別如下:

男性尿道是一個細長的管道,在陰莖未勃起狀態下,呈5型。成人尿道長約16~22厘米,除排尿外,還兼有排精作用。尿道起自膀胱的尿道內口,終於陰莖頭的尿道口,可以分為四部分:①壁內部,為穿入膀胱壁的部分,也是除尿道口外最狹窄的部位;②前列腺部,位於生殖上筋膜與尿道內口之間,周圍有前列腺包圍,完全位於盆腔內,是尿道最寬的部位。其中位於前列腺小囊的兩側為射精管的開口;③膜部,很短,是尿道穿過尿生殖膈的一段,此段的肌肉收縮可隨意阻止排尿;④海綿體部,為尿道最長的部分,成人長約15厘米。此部與尿道膜部相接處叫尿道球部,是尿道損傷最常見的部位。

女性尿道短,隻有2~3厘米長,僅具有排尿功能,起自膀胱的尿道內口,開口於陰道前庭,女性尿道外口比男性尿道外口大而闊。女性尿道隻是由平滑肌、橫紋肌和結締組織構成的管狀結構,短而直,沒有明顯的狹窄和彎曲。由於女性尿道短而沒有彎曲,尿道外口接近陰道和肛門,因此,如果不注意外陰清潔衛生,細菌可通過尿道逆行而侵入膀胱、腎盂,造成泌尿係感染。但是,隻要平時注意外陰和經期衛生,感染完全可以避免。

腎髒的排泌功能

眾所周知,人體生命的過程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必須吸入空氣中的氧,攝入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物等營養物質,同時必須排除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尿棄、肌酐等有毒有害物質。因此,在生物進化過程中,便形成了一些排泄器官。泌尿係統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排泄係統。腎髒的基本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