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米麵類藥膳(1 / 3)

米麵類藥膳製作亦較簡單,家常食用比較合適,而且作用很溫和,口感大眾化,適合各種人士選用。養顏瘦身類米麵藥膳多以平補為主,亦有部分藥膳性質偏溫或偏涼,適用範圍廣,長期調養效果好。

紅棗荷葉粥(涼)

【配方】紅棗10個,荷葉1張,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功效】降血壓,解暑熱,養顏抗衰老。

【製作】

1.鮮荷葉洗淨,切成絲,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移文火上煮30分鍾,留汁待用。

2.粳米淘洗後,與紅棗放入沙鍋內,將荷葉汁倒入鍋中,加入冰糖、水適量,熬煮成粥即成。

【食法】每日1次。

【宜忌】脾胃虛寒惡涼者不宜多食。

【解析】荷葉又名蓮葉。性味苦、澀,平。入心、肝、脾三經。能清暑利濕,升發清陽。紅棗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以上二藥再與健脾養胃、除渴止煩之粳米同烹,清熱之力較好又不傷氣損陽,很適合夏季食用。其他季節食用可多用紅棗,少用荷葉。

蘆薈枸杞糯米飯(涼)

【配方】蘆薈100克,枸杞子15克,糯米200克,冰糖少許。

【功效】清腸養陰,防皺護膚。

【製作】

1.將蘆薈切小塊,用紗布絞取汁液;枸杞子放入沙鍋內加水煮取藥液適量。

2.將糯米裝入盆內,加入蘆薈汁和枸杞藥液,再加冰糖和水適量,上籠蒸30分鍾,熟透即可。

【食法】每日1次。

【宜忌】孕婦忌食,胃寒者不宜食。

【解析】蘆薈性味苦,寒。入肝、心、脾三經。能清熱通便,美容益膚。《本草再新》:“治肝火,鎮肝風,清心熱,解心煩,止渴生津,聰耳明目,消牙腫,解火毒。”蘆薈含有一種特殊黏液,對人體皮膚能起到滋養作用,故今多數婦女將蘆薈搗碎,將汁液直接塗於皮膚,能起到美容益膚之功效。枸杞子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糯米能暖脾胃,補中益氣。以上藥食同烹,能清腸道,滋肝胃之陰,對胃腸燥熱者所出現的便秘煩熱,皮膚紅燥有一定調理作用。

八寶飯(溫)

【配方】芡實10克,山藥10克,茯苓10克,蓮子10克,黨參10克,白術10克,薏苡仁20克,白扁豆20克,粳米500克,紅糖少許。

【功效】補脾胃,抗衰老,養容顏。陽氣虛弱、大便稀溏、乏力、肌膚不澤者宜食。

【製作】

1.將8味中藥共放沙鍋內,加水煮1小時,取藥液。

2.將梗米淘洗幹淨,加入藥汁,放入紅糖和適量的水,上籠蒸40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1次。

【宜忌】陰虛火盛,大便燥結者不宜多食。

【解析】白術味苦、甘,溫。入脾、胃二經。能補脾益胃,燥濕和中。芡實能固腎澀精,補脾止泄。茯苓能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蓮子能養心益腎,補脾澀腸。薏苡仁能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白扁豆能健脾和中,消暑化濕。黨參能補中益氣,生津。粳米能健脾養胃,除渴止煩。以上藥食同烹後,健脾益氣作用明顯,且有一定滲利水濕之作用,適合脾胃虛損,肌膚不澤的人士調養之用。

麻仁薑汁牛肉飯(溫)

【配方】火麻仁20克,桂圓肉20克,鮮牛肉150克,粳米300克,薑汁、醬油、菜油各適量。

【功效】益氣潤腸,抗衰老。

【製作】

1.將火麻仁、桂圓肉放入沙鍋內,加水煮30分鍾,取藥液適量;牛肉剁成肉糜,放入碗內,加入薑汁,拌勻後,放入醬油少許、菜油適量,再拌勻。

2.將粳米淘洗淨,放入盆內,加入藥液與水,上籠用武火蒸40分鍾,將薑汁牛肉倒在飯麵上,繼續蒸20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1次。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火麻仁性味甘,平。入脾、胃、大腸三經。能潤燥滑腸,通淋活血。桂圓肉能益心脾,補氣血,安神。以上二藥與補脾胃、益氣養血之牛肉共煮米飯,益氣養血潤腸作用平和,有一定補益兼抗衰老養顏之作用。

瓜參薑汁黃鱔飯(溫)

【配方】木瓜30克,人參10克,黃鱔肉100克,粳米300克,薑汁、菜油、醬油、食鹽、蔥各適量。

【功效】益氣補血,健胃美容。

【製作】

1.將木瓜、人參放入沙鍋中加水煮1小時,取藥液適量;黃鱔肉切絲,加入佐料拌勻。

2.粳米淘洗幹淨,加入藥液和適量水,上籠蒸30分鍾,將拌好的鱔絲倒在飯上,再蒸10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1次。

【宜忌】感冒咳嗽者忌食。

【解析】木瓜性味酸,溫。入肝,脾二經。能平肝和胃,祛濕舒筋。人參能大補元氣,固脫生津。木瓜與人參配伍,可達到益氣而不滯,化濕不傷正之作用,再加入性溫入血、補虛祛風濕之黃膳共煮米飯,溫補作用良好,並可健胃美容。

山藥荸薺糯米粥(溫)

【配方】山藥、薏苡仁、荸薺粉各20克,紅棗10個,糯米250克,白糖適量。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除濕,美容顏。

【製作】

1.薏苡仁淘洗後,下入鍋內,注入清水適量,置火上煮至薏苡仁開花時,再將糯米、紅棗淘洗後,下入鍋內,煮至米爛。

2.將山藥打成粉,待米爛時,邊攪邊撒入鍋內。約隔2分鍾後,再將荸薺粉撒入鍋內,攪勻,加入白糖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薏苡仁性味甘、淡,涼。入脾、肺、腎三經。能健脾補肺,清熱利濕。山藥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荸薺能清熱化痰,消積。紅棗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以上四味與糯米同烹後,能發揮益氣除濕,美容之功效。

白茯苓餅(平)

【配方】白茯苓200克,麵粉400克,蔥、鹽、糯米粉、素油各適量。

【功效】健脾祛濕,增白。

【製作】

1.將白茯苓打成細粉,過100目篩;蔥切碎。

2.將白茯苓粉、麵粉、糯米粉、蔥花、鹽放入大海碗內,加入清水調勻成糊狀,備用。

3.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少量,燒六成熱時,每次下入茯苓混合糊1團,待一麵烙黃後,再翻過來烙另一麵,兩麵呈金黃色熟透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白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三經。能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傷寒明理論》:“滲水緩脾。”白茯苓與具有養心除煩,健脾養胃的麵粉共烹,可增強健脾祛濕、增白之功效。白茯苓餅適用於血虛氣弱,脾胃濕盛,虛胖多汗,皮膚潮濕,乏力便稀等症。正常人長年食用,能達到健胃養顏,美容悅色,強健身體之目的。

山藥芝麻糊(平)

【配方】山藥50克,黑芝麻150克,粳米100克,鮮牛奶250毫升,玫瑰蜜、冰糖各適量。

【功效】益脾補腎,滋養榮顏。

【製作】

1.將粳米、山藥、黑芝麻同放鍋內炒香,碾碎取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