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握說話和朗讀時的停頓
一句話停頓的地方不同,往往會表達出不同的意思。如“我看見他笑了”。如果在“他”後停頓,那是“我笑了”;如沒有停頓,則是“他笑了”。兩種不同的停頓表達出兩種不同的語意。
從意義的聯係來看,詞與詞可以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意義整體,這就叫“意群”,在較大的意群裏還可以按照疏密不同的意義關係和結構層次再劃出更小一些的意義整體,這就叫“節拍群”。說話和朗讀中的停頓,大體都是出現在意群或節拍群後麵的。意群或節拍群在語法結構上往往和詞、短語或句子直接聯係起來,其中較顯著的停頓書麵上一般都用標點符號來表示。句間點號的停頓,頓號最短,逗號較長,分號又較逗號為長。省略號和破折號也表示一定的停頓。句末點號(句號、問號、感歎號)表示的停頓要較分號為長,章節段落之間的停頓還要更長一點。冒號的停頓較分號為長,較句號為短。一般地說,根據標點符號采取不同的停頓,就能夠使說話頓挫有度,語意層次分明。
有時為了突出某一事物,強調某一觀點,表達某種感情,而在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作適當的停頓,這種停頓一般叫邏輯停頓。邏輯停頓和節拍群一致。試看下文中的停頓(“/”表示短暫的停頓,“∥”表示稍長的停頓,“///”表示較長的停頓):
“遵義會議∥糾正了/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所犯的/“左”傾機會主義性質的/嚴重/原則錯誤,∥團結了/黨和紅軍,∥使得/黨中央和紅軍主力/勝利地完成了長征,∥轉到了/抗日的前進陣地,∥執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
一般地說,說話快的時候,停頓可以適當減少,說話慢的時候,停頓可以適當增加。上麵這段話如果快讀,隻在“遵義會議”之後稍稍停頓,以示強調,其他按標點符號來停頓就可以了。
怎樣糾正錯別字
錯字,是指寫得不正確的字;別字,是指該寫甲字卻寫成了乙字的字。
寫錯別字的原因,客觀上是漢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難記難寫;主觀上是由於書寫者使用漢字時態度不認真,作風馬虎,粗枝大葉。
寫錯的字歸結起來有三種情況:其一,生編亂造,如將“酒”寫作“氵九”,“鞋”寫作“又圭、“數”寫作“由攵”;其二,隨意增減字的筆畫,如將“貳”寫成“ ”、“贗”寫成“ ”、“初”寫成“礻刀”;其三,更換字的偏旁部首,如“滴”寫成“氵商”、“負”寫成“刀貝、“吉”寫成“土口”。
寫別字也有三種情況:其一,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誤用,如“對弈”寫作“對奕”、“不脛而走”寫作“不徑而走”,“艱苦”寫作“堅苦”;其二,因不解字義而誤用,如“委曲求全”寫作“委屈求全”、“金榜題名”寫作“金榜提名”,“好高騖遠”寫作“好高鶩遠”;其三,因字形相近而誤用,如“炙”寫為“灸”、“纂”寫有“篡”、“敞”寫為“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