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寫錯別字的原因,提出三種糾正方法:
1.抓“字音”,巧區分
有些字從形式上看,容易相混,但是隻要抓住字音,就可以把它們區別開來。例如“令”和“今”兩類字容易相混,可以抓住它們的“聲母”來區分:凡聲母是“l”的,都寫“令”,如“鈴”、“玲”、零”、“聆”、“蛉”、“羚”等;否則都寫成“今”,如“鈐”、“黔”、“含”、“念”、“琴”、“岑”等。有些字則可以抓住“韻母”來區分。例如凡韻母是ao的,都寫“舀”,如“稻”、“蹈”、“滔”、“韜”等;否則都寫“ ”,如“諂”、“焰”、“陷”等。
2.析形符,細辨別
有些字寫錯是因為不明白形符的含義。糾正這類錯別字,可以從分析形符的含義著手解決。
“冫”和“氵”兩類形符的字易混淆,但隻要弄清二者的含義,就不難區分。“冫”通常稱為“兩點水”,含這個形符的字,多與“冰”有關。如“冷”、“凜”、“冽”、“涼”、“凍”等。“氵”通常稱為“三點水”,含這個形符的字,大都與“水”有關。如“江”、“海”、“河”、“湖”、“溪”、“池”等。
“衤”和“礻”形符易混。我們隻要知道凡含“衤”形符的字全部與衣服有關,就不會寫錯。如“初”、“襯”、“褶”、“裙”、“裾”等。形符是“礻”的字,與祭祀或迷信有關。如“祀”、“祗”、“祝”、“社”、“神”等。
3.解字義,正錯訛。
有些字是因為對它的意思不理解或理解錯了而寫成了別字,隻要將詞的原義弄清,就可以防止這類錯誤。如“寫作提綱”的“提綱”誤寫作“題綱”視其貌似合理,實則不然。“綱”是魚網的總繩,引申指事物最主要的部分。“提綱”的原義是提著網的總繩,引申為要點講。了解了詞的原義,就不會把“提綱”寫別為“題綱”了。
又如“委曲求全”的“委曲”往往被誤寫作“委屈”。“委曲”的本義是曲折,在成語“委曲求全”中意思為“勉強遷就”,“忍讓”。而“委屈”的意思是“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裏難過”,用在“委曲求全”一語中顯然是錯誤的。
再如“部(布)署”、“貌合(和)神離”、“迫不及(急)待”、“名列前茅(矛)等(小括號裏的字全為別字),隻要從字義之間的細微差別加以辨析,就完全可以避免寫成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