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文言文的閱讀與解析(八)(3 / 3)

怎樣認知四部古典名著

我國的四部古典名著,指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四部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誌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小說的故事情節起於東漢末年劉、關、張桃園結義,終於晉初王氵睿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鬥爭。

《三國演義》所敘述的人物和事件,大體上有史實作為依據,但又不完全拘囿於史實,有所取舍,有所虛構,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曆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小說在人物塑造上,總是把人物放在尖銳的軍事政治鬥爭中加以刻劃,善於用細節描寫和誇張、烘托、對比等手法,一些主要人物形象較鮮明。如選入高中課本的《群英會蔣幹中計》一課,作者把情節組織得騰挪跌宕,變化多姿,充滿喜劇性。在這場智鬥中,作者通過一組三人周瑜、蔣幹、曹操的互相對比、映襯,成功地展示了三個人的思想性格。群英會上,曹方登場的雖是蔣幹,但周瑜的實際對手卻是曹操。曹操的失誤在於不能“知己知彼”,求勝心切,低估了周瑜,又對平庸無能的幕僚蔣幹估計過高。曹操的思想性格反襯出周瑜的胸有成算,精明果斷,智慧過人。群英會上,周瑜與蔣幹與其說在鬥智,勿寧說周瑜在耍弄蔣幹。兩相比照,一邊主動、一邊被動;一邊意氣豪壯,一邊委瑣膽怯。蔣幹的盲目自信,顢頇愚蠢,襯托得周瑜的機智沉穩,精明幹練異常鮮明。

《群英會蔣幹中計》一文雖為節選,但也顯示了《三國演義》在組織情節、刻畫人物上的藝術特色。

《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題材取自北宋宣和年間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小說對這次農民起義的社會原因,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作了較為真實的描寫。塑造了李逵、武鬆、林衝、魯智深等眾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選入高中課本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體現了《水滸傳》在藝術表現上的特點。第一,人物描寫的性格化,是《水滸傳》現實主義藝術的突出成就。而人物性格特色及其發展轉變,是通過豐富的細節,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內心活動的描寫來表現的。林衝的逆來順受、忍辱苟安的思想性格正是這樣完成的。第二,自然景物和環境描寫極為出色,渲染出濃厚的氣氛,跟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思想性格的展示和諧地結合在一起。《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隨著情節的發展,作者三次寫到那場紛紛揚揚的大雪。這些描寫極簡練生動,和人物情節緊密結合,顯示出《水滸傳》藝術描寫的傑出成就。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它的藝術成就,主要是浪漫主義藝術特色。作者飽含著熾烈的激情,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英雄形象。他神威勇武,見惡必除,鬥誌昂揚,堅忍卓絕,顯示了中國人民向一切災害困難和邪惡勢力作鬥爭的可貴精神。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全書通過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榮、寧二府等貴族之家的衰亡史,深刻反映出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腐化、封建倫理道德的墮落,客觀上揭示了封建製度必然崩潰的曆史趨勢。它熱情讚美對封建統治敢於離經叛道的貴族男女青年和具有反抗精神的女奴們。

《紅樓夢》塑造了眾多的不朽藝術典型。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個個血肉豐滿,性格鮮明。小說藝術結構嚴密而完整。

《紅樓夢》的語言優美生動,洗煉新穎,明白流暢,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和豐富的表現力。特別是人物對話,或長或短,或文或野,無不恰合人物的身份與口吻,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魯迅語)

選入高中課本的《林黛玉進賈府》,以林黛玉進賈府這一事件為中心,拉開了《紅樓夢》故事的序幕。節選部分對出場的人物描寫先後有序、詳略、虛實兼用,獨具匠心。王熙鳳、賈寶玉等主要人物詳寫,賈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紈、賈氏三姐妹等略寫;實寫出場人物,未出場人物賈政、賈赦等則虛寫;“三春”等人集中介紹,錯綜的人物關係寫得有條不紊。人物語言極富個性化,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都帶有個性特征。賈母的慈愛尊貴,鳳姐的潑辣狡黠,寶玉的多情灑脫,黛玉的靈秀聰敏,無不栩栩如生,恰與其人。

《林黛玉進賈府》雖為一斑,但已讓我們窺見了《紅樓夢》全豹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