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1 / 2)

一、西方學者的休閑觀

(一)國外休閑研究的曆史背景

盡管從亞裏士多德最早提出“休閑是科學和哲學誕生的基本條件之一”等思想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但正如保羅·朗格讓先生所說:“就休閑的現代形式、範圍、內容來看,它是大工業社會的產物。”保羅·朗格讓.終身教育論.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產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使得人們的自由時間增多,可以用於各種發展自我的“非生產性勞動”。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普遍提高;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家用設備的現代化、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城市的發展,一方麵使規模化的休閑服務成為可能;另一方麵城市生活的壓力和單調也使社會化的休閑消費成為必要。這些構成了休閑研究的最初起因。

20世紀初,隨著經濟危機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資本主義的繁榮被打破。西方國家麵臨著眾多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此期間休閑研究並無太大進展。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休閑問題才重新回到研究者的視野之中。這是因為,一方麵,戰後重建使得西方國家的經濟得以複蘇,社會重新恢複繁榮;另一方麵,“二戰”以後,西方國家普遍推行以“貝弗裏奇計劃”為藍圖的福利國家模式。社會和經濟的全麵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們對休閑的需求,也為更加廣泛、多元、深入的休閑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現實背景。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進入和平與發展時期,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些都為休閑研究的繁榮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盡管西方學者為“休閑”的定義已爭論了幾百年,但至今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正如K.Roberts(1999)在《現代社會中的休閑》一書中所指出的:“休閑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生活質量的標誌……休閑時間、休閑花費、人們對休閑活動的參與比例都在不斷增加。人們的財富--物質的、精神的、社會的,都越來越取決於其休閑,休閑興趣和休閑活動正在成為人們整體生活方式的核心。”

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統一的休閑統計體係,但不同國家、不同組織所提供的數據,多少從不同側麵反映了休閑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根據美國休閑學會發布的休閑白皮書(WhitePaperofLeisure)中所引用的一組數據,1990年美國人用於娛樂性商品和服務方麵的總支出為2800億美元,加上用於休閑的住房、服裝、餐飲和教育的開支,休閑花銷總額超過10000億美元,大約占全部消費支出的1/3。也就是說,美國人將1/3的時間、1/3的土地、1/3的勞動力和1/3的資本用於休閑。因此,休閑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美國經濟的核心。世紀90年代中期,休閑業已成為西班牙經濟的第四大產業,其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根據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提供的數據,2001年英國人全年花費在旅遊和休閑上的開支為642億英鎊,就業人數為350萬,各類休閑企業達22.3萬家。AJVeal(2002),LeisureandTourismPolicyandPlanning(SecondEdition),CABI,Publishing據韓國休閑產業研究院估計,2000年韓國人休閑服務消費達169億美元,比1990年增長了4倍。2003年休閑市場可能相當於韓國GDP的2.5%,除餐飲、博彩、酒水消費外,年人均休閑消費占家庭支出的5.2%。ChonbumSeo,LeisureIndustryinthe2000s,1997,KiaEconomicResearchInstitute顯然,休閑已從凡勃倫所說的一個階級名稱發展為一個重要的消費門類,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預測變成了現實經濟社會中越來越重要的一個特征。在此背景下,休閑研究的重要性越發突出,休閑研究的視角也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