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1 / 2)

一、環城休閑遊憩空間的內涵

國外對城市周邊旅遊地類型及空間結構早有研究。一些旅遊研究將城市周邊旅遊作為旅遊的一種基本類型,早在1987年,StephenL.J.Smith就在其《區域旅遊資源分析》一文中,在國家尺度上將旅遊劃分出城市旅遊、戶外遊憩、度假/劃船、城市邊緣旅遊4個類型。1993年,DavidB.Weaver根據旅遊活動隨距離衰減的現象,將城市居民出遊目的地劃分為專業旅遊帶、中心商務區、地方鄰裏區(localneighborhoods)、勝地帶(resortstrip)和鄉村外圍(ruralperiphery)5個帶,顯示出旅遊研究者對城市周邊旅遊的特別關注。DonaldGetz、RandelA.Smith與JohnD.Lesure1、Scott2D等人的研究也從側麵反映了城市周邊旅遊的特征。蘇平,黨寧,吳必虎.北京環城遊憩帶旅遊地類型與空間結構特征.地理研究,2004(5)

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國內城市周邊旅遊研究逐步出現。1999年,吳必虎等在對上海市郊區旅遊開發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環城遊憩帶(ReBAM)理論,對城市周邊旅遊進行了係統的理論總結,並初步建立起規範研究的框架。吳必虎.大城市環城遊憩帶(ReBAM)研究--以上海市為例.地理科學,2001,21(4)該理論將發生於大城市郊區、主要為城市居民光顧的遊憩設施、場所和公共空間,特定情況下還包括位於城郊的外來旅遊者經常光顧的國家級或省級旅遊目的地,一起稱為環大都市遊憩活動頻發地帶,簡稱“環城遊憩帶(recreationalbeltaroundmetropolis,ReBAM)”。

環城遊憩帶,也叫環城旅遊度假帶。環城遊憩帶主要是針對城市居民和外地客人的戶外休閑遊憩需求,充分利用大城市郊區的區位和環境優勢,通過景觀道路把各具特色的戶外休閑遊憩中心有機串聯所形成的環城遊憩係統。由於受地形、道路或其他障礙物的限製,環形結構往往呈不規則狀。環城遊憩帶的縱深距離目前尚存爭議,因城市規模、輻射力、交通便捷性和旅遊景區點布局的實際而有不同的距離標準,環城半徑從15~100公裏不等。環城遊憩帶是現代大城市郊區發展的共同趨勢,在城市旅遊體係中,它與城市中央遊憩區共同構成城市遊憩體係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據預測,在國家旅遊發展體係中,其發展趨勢未來將占據國內旅遊市場的半壁江山,魏小安.旅遊目的地發展實證研究.

二、ReBAM的特征

(一)旅遊用地特征

旅遊用地是環城遊憩帶的物質表現形式。如根據1996年吳必虎對上海市郊9區縣的調查,131處景區景點共占地1840km2。各類景點的用地規模差異較大,其中有占地0.067km2以下的微型景點,也有占地在200km2以上的大型景區。其中體育娛樂項目占地尤多,超過其中一半以上吳必虎.大城市環城遊憩帶(ReBAM)研究--以上海市為例.地理科學,2001,21(4)。

(二)ReBAM的交通結構與遊客行為

從交通連接特征和遊客行為角度看,ReBAM通常呈放射狀網絡體係,城市居民多集中於近距離區域,而一部分外地遊客多環繞於快速幹道發達的中距離區域。據已有研究表明,一般距城市中心300公裏以內,且交通便利,可進入性強的ReBAM空間是城市出遊活動密度最大區域。

三、環城遊憩的出遊方式和消費結構

一般而言,環城遊憩的出遊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居民周末的自費出遊;二是企業組織的獎勵性出遊;三是部門組織的會議性出遊。前者屬於散客旅遊,是最主要的出遊方式,它又表現為攜妻帶子的家庭遊、甜甜蜜蜜的情侶遊和三五成群的朋友結伴遊等形式。

四、ReBAM的開發模式

目前,我國環城遊憩的開發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利用郊區良好的自然環境建立旅遊休閑度假區

例如市郊休閑公園、森林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以滿足城市旅遊者度假休閑需要。

(二)利用豐富的土地資源和便宜的地價、建設主題公園

包括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的遊憩地--景觀房產,即房地產開發與旅遊度假相結合,集居住、休閑、運動於一體。以此來彌補中心城市的不足,並利用各種方式來增強旅遊者的遊覽效果,提高參與性、娛樂性與享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