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讓你驚訝的你自己(二)(1 / 3)

試試做個“千斤頂”

試著這樣做:

你和你的朋友們站在一堵牆前排成一字隊形,你用手撐住牆,讓你的朋友們一個推著一個站好,裁判一聲令下,你們就使勁往前推,這時,你能頂得住嗎?你一定不願做這個遊戲:太不公平了,你又不是“千斤頂”,一個人哪能比得過這麼多人呢?就算你是大力士,也不可能有10個人的力氣大!

還是來試一試吧!你勇敢地站在這個位置上,一個人頂住10個人甚至更多人的推力,看看結果會是什麼樣。你要做的隻是找一個力量大小跟你相當的人站在你的身後就行了。你把手撐放在牆上,站穩身體,讓其餘人一個推一個一齊使勁。連你自己都不相信,你把他們全頂住了。

原來如此:

難道你真成了“大力士”,比你身後所有人力量的總和還大嗎?當然不是。這個遊戲的秘密很簡單,因為每個人所能傳遞的力,不能大過他自己的力氣,否則他就頂不住了。大家站在一條線上,每個人都推著前麵那個人,每個人都用獲得的反作用力來對付背後的推力而撐住自己。如果有人力氣較大,他可能比身後的人推得有力些。但影響前麵一個人的力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力而已。因此,你要留心的隻是緊站在你背後的那個人。隻要你頂住了他的推力,後麵的人再多,你也頂得住。

骨骼也能聽音樂

試著這樣做:

我們平時聽音樂,都是用耳朵聽的,怎麼能用骨骼聽呢?讓我們來做個小遊戲。請你拿兩小團棉花把耳朵塞住,用手指甲輕輕刮觸桌子,耳朵是很難聽見刮劃聲的。把手洗幹淨後,仍用指甲輕輕刮觸你自己的牙齒,此時你一定會聽到很響的磕碰聲。

用兩個棉花球塞住耳朵。取一根音叉,用橡皮錘敲擊多次,使音叉振動,但它的振動聲很輕,這時你的耳朵聽不見。將音叉柄的末端分別抵住你的額骨、頭蓋骨、顴骨,都能讓你清楚聽到音叉的振動聲,一旦音叉柄脫離接觸,聲音馬上消失。

用棉花球塞在耳內,再用手捂住雙耳。請同學幫助把接在正在放音的收音機或隨身聽上的耳機緊貼在你頭部的骨骼或脊椎骨上,比較所聽到的聲音與耳朵聽到的有什麼不同。

取一片壓電陶瓷片,將它的兩根電極接線連接在收音機或擴音機的高阻抗輸出端,放音時壓電陶瓷片發出的聲音用耳朵聽是很輕的。如果把它緊貼在頭蓋骨或顴骨上,立即能聽到較響的聲音。

原來如此:

顯然,這些聲音並不是從耳朵裏傳入的。平時我們耳朵所聽到的聲音,是物體振動引起空氣振動,振動的空氣又震動了我們耳朵的鼓膜,通過耳蝸傳到聽覺神經,最後被大腦感知。除了耳朵的聽覺係統外,我們的骨骼也與聽覺神經相通。

目前,歐洲和韓國市場上有一種專供耳聾者使用的電話機,它的聽筒位置上有一個凸起的振動頭,耳聾者打電話時,將振動頭緊貼頭蓋骨,話音就會通過頭蓋骨傳到中樞聽覺係統。1995年,美國人又研製成功把振動信號傳到麵頰骨(顴骨)的骨傳導耳機;在它的基礎上,日本進一步設計出骨傳導耳聾助聽器。

為什麼會“看花了眼”?

試著這樣做:

當我們來到商店中挑選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常常會說:“太多了,都挑花了眼了!”為什麼會看花了眼呢?這裏麵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先讓我們做一個簡單又有趣的小遊戲。

取一個紅色的物體放在陽光下,目不轉睛地注視一兩分鍾,然後突然抬起頭來,把眼睛轉向白色的天花板。這時候,你會看到一片飄浮著的藍綠色。它的輪廓和紅色物體一樣,而且色彩非常鮮豔,這種顏色可以連續存在幾秒鍾;如果消失了,隻要你眨一下眼睛,它又會再出現。如果換一個綠色的物體重做這個遊戲,在你的眼裏就會浮現出一片紅色,它的顏色比任何紅綢布的顏色都鮮豔。這種現象我們就稱之為“看花了眼”!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如此:

原來,在人眼睛的視網膜上有一些專門負責感知顏色的視神經細胞,叫錐形細胞。它們分為三類:一類專管接收紅色光,一類專管接收綠色光,一類專管接收藍色光。當紅、綠、藍三色光按一定的比例同時進入眼睛的時候,大腦感知的是白色,如果紅、綠、藍按不同的比例射入眼睛的時候,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色感.

鏡子裏可怕的臉

試著這樣做:

對著鏡子,鼻梁前放一本書,把左右兩眼隔開。盯著鏡中的眼睛看,不一會兒,你就會從鏡中看到一張奇怪的臉——單眼瞼。臉上隻有一隻眼睛,而且長在臉的中間!啊,多麼可怕,怎麼會這樣呢?

原來如此:

原來,人的雙眼能接受兩個映像,但到了大腦,兩個映像就自然地重疊起來了。現在,左右兩眼的視野一隔開,兩眼的視線就平行了,左眼隻能看到左眼的映像,右眼隻能看到右眼的映像,重疊在一起,就感覺到隻有一隻眼睛。

重要的耳廓

試著這樣做:

在安靜的環境裏,把一隻手表放在鼻子前麵約17厘米的地方,很難聽到手表的“嘀嗒”聲。如果把一隻大勺斜罩在耳朵上,適當調整勺的方向,就能聽到手表的“嘀嗒”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