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之後,一心想光複漢室的劉備處處以劉秀為榜樣;著名才子曹植與一代名相諸葛亮曾經就西漢開國名將與雲台二十八將孰優孰劣展開激烈辯論;司馬光稱夏、商、周以來,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梁啟超盛讚東漢尚氣節,崇廉恥,風俗最美。王夫之甚至發出了“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的感歎。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讓後世的王侯將相們對那個時代如此著迷和向往?
那是一個風雲際會,群雄爭霸的時代。新政失敗的王莽遭到天下英雄共逐之,綠林軍席卷關中,赤眉軍縱橫齊魯,劉秀起兵南陽,公孫述稱帝蜀中,隗囂割據隴右,一時間,“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那是一個英雄輩出,將星閃耀的時代。才華橫溢,知人善任的儒將鄧禹;以一己之力平定四十六郡,奪城三百座的軍事天才耿弇;凶狠彪悍,堅毅決絕,率領上穀突騎威震天下的吳漢;計謀迭出、用兵奇詭的戰術大師岑彭;德才兼備,剛柔並濟,身負蕭何之才的寇恂;精通兵法,穩重成熟的“大樹將軍”馮異;勇冠三軍,百戰不殆的漢軍第一猛將賈複……他們就像一顆顆耀眼的明星,閃耀在曆史的天際。
那是一個血性與柔情交織的時代。“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伏波將軍馬援的豪言曾讓無數中華男兒熱血沸騰;“娶妻當得陰麗華”,劉秀與陰麗華近乎完美的愛情和婚姻穿越了千年時光卻仍然讓眾多有情人為之神往。
“有誌者事竟成”、“疾風知勁草”、“克己奉公”、“推心置腹”、“披荊斬棘”……那個時代的精神血脈和文化傳承至今影響著當今的中國人。
那確實是一個值得書寫和感受的時代。
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把跟隨他父親光武帝劉秀出生入死的二十八位中興名將的畫像放在南宮雲台以為紀念,雲台之上,將星閃耀。五百八十多年後,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同樣在淩煙閣陳列起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雲台二十八將”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在中國古代曆史長河中交相輝映,熠熠發光。
但今天,還有多少人知道“雲台二十八將”的名字,熟悉他們曾經創造的那一個個輝煌的傳奇?為什麼我們對那些在演義和小說中虛構的人物如此津津樂道,卻對華麗而真實的曆史和耀眼的明星們視而不見?
公元9年,王莽篡權,極盛一時的西漢王朝灰飛煙滅。而五年之後,在地球的另一邊,一手建立羅馬帝國的屋大維病死。東西方兩大帝國在先後步入極盛時期之後,曆史似乎就要歸於平靜。而曆史,往往在平靜中孕育著轉折。
現在,我們要把時間回撥到兩千年前,撥去曆史的迷霧和時光的灰燼,回到那個隱藏著驚天變局的轉折之時,去看看他們的故事,聽聽他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