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影響大唐襪業產業集群升級的製約因素
諸暨襪業在經曆了近幾年持續快速的發展之後,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攀升、出口退稅調整、油價飆升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大了大唐襪業產業生存的壓力,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麵臨更為嚴峻的形勢。
1.技術開發能力低,產品附加值低
襪業是典型的傳統產業,同樣具有一般傳統產業普遍存在的附加值低的問題,而且企業技術開發能力低,高層次設計人才少,導致襪子的風格、花色設計滯後於國際同行業,原材料的配比、印染質量及新產品的開發力度不夠,部分產品已不適應市場的要求,造成庫存積壓,總量過剩。雖然整體大唐襪業生產商和加工戶數量大,但是年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也隻有120多家,行業領軍企業較少,其所進行的技術研發較少,不能帶動整體產業集群的技術更新。據調查,襪業生產加工的環節較多,後道加工仍然是大唐襪業生產的一個薄弱環節,印染加工尤為突出。相對落後的印染技術目前已無法滿足高檔產品和出口產品生產經營的要求,導致高附加值產品不能推向市場,獲得高額回報。
2.生產成本上升,企業生存困難
近年來,土地、能源與原材料、物流等生產要素成本逐年上漲,一些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將企業生產基地轉移到周邊地區,而把科研開發、品牌營銷、人才培養留在了大唐;另一方麵,新勞動法實施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加大,使得用工成本上升。同時,近年來,在相對較高的其他行業投資收益刺激下,不少企業開展多元經營,將富餘資金轉移到其他行業,獲取高額回報。當金融危機來臨時,導致部分企業資金鏈出現斷裂,通過民間借貸方式彌補資金漏洞,其成本更是進一步上升,企業難以為繼。另外,同業內的無序競爭、低價競爭,也導致部分企業利潤率大幅下滑,甚至有一部分企業處於虧損邊緣。
3.缺乏高素質技術人才和企業家
大唐襪業集群中的企業中,絕大部分都是小規模、家庭作坊式的企業,大多投資主體單一或依靠血緣關係的聯合,多數中小企業都處於家庭作坊式的生產階段,其經營者雖然具有較強的市場意識和創業精神,但視野不闊,對外來的市場變化和產業動向難以把握。同時,襪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多數企業隻有加工工人,缺乏進行市場開拓的銷售人員和管理人才。另外,家族式管理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也不能吸收高端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導致企業在用人方麵捉襟見肘。
4.自主品牌匱乏
大唐作為全球最大的襪業生產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大唐襪業的名聲停留於業界,而非廣大消費者。在中國的零售市場上,義烏的“浪莎”、“夢娜”更廣為人知。大唐襪業的多數企業則依靠區域品牌來進行貼牌生產,或者依托外貿公司出口,缺乏自主品牌。這種委托加工的方式相對而言,利潤非常薄,遭遇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後,企業生存難上加難。在調查中,多數企業自主品牌意識薄弱,沒有進行過包括戶外、互聯網等形式的廣告宣傳活動。這些企業基本都是依賴政府力量獲得區域品牌優勢,這也導致領頭企業和行業協會對創建集群品牌的熱情和投入度不夠,這對集群整體品牌而言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