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多年的發展,大唐襪業在整體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具有整合功能的網絡結構,一切社會資源和相關行業都與襪業緊密聯係。其內部也自然形成了具有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生產體係,並推動著相關產業部門(如襪業用料生產和原料、成品、襪機及聯托運四大市場)的興起。襪業群現有300多家定型、包裝廠;800多家化纖生產企業,1000條家庭原料與產品銷售企業,近100家物流運輸企業。
10.3.1大唐襪業產業集群網絡結構特征
1.網絡結構立足於整體功能的發揮
網絡結構是一種整體結構。大唐襪業的主體是量大、弱小、分散的家庭企業,這些企業是缺乏競爭力的,8000家襪子生產企業,戶均襪機擁有量隻有8台,80%以上的企業資產總量在50萬元以下。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獨立運轉,隻有抱成團才能打天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唐襪業隻有兩種選擇:
一是整合。襪品生產環節中的各種企業,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形成整個產業鏈條。各個產業鏈節點上的企業又由各種規模的成千上萬的生產戶組成,從而構成嚴密的生產網絡結構。這種整合集結了社會資源,使一切社會資源圍繞著產業發展需求而運轉,形成強有力的產業整體品牌。其產業鏈中的企業,也相應獲取產業品牌帶來的豐厚回報。在大唐鎮,襪業占了工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收入的90%,襪業產業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也使其生活和社會活動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二是發揮整體競爭力。大唐襪業的優勢,不在於低價格,而在於產業的規模效應和高生產率。成千上萬個專業化的生產企業或者家庭工場,形成龐大的生產規模,獲取規模效應。同時,各種小型的生產企業,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是因其專門從事一個環節的生產,專業化程度高,管理成本和銷售成本低,生產率相對也較高。如此規模化的生產模式,使得大唐襪業從下單到交貨的生產周期非常短,企業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訂單任務,保證了產品出貨的時效性。這種個體的靈活性和整體的規模性構成了大唐襪業網絡結構的競爭原動力。
另外,大唐襪業的整體競爭力還在於它的風險分攤機製。網絡結構中的生產企業成千上萬,處於這一網絡中的多數企業僅分擔其中的一塊生產環節,因此可以通過專業化生產降低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另一方麵,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能在國際潮流中把握市場方向和流行風向標,給眾多小企業起到榜樣和引導作用,為小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迅速獲取市場信息,明確投資方向,減少市場風險。即使遇上不利的市場環境,也能適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和生產計劃,減少市場變化帶來的損失。這是大唐襪業能夠長期保持穩定增長的關鍵所在。
2.網絡結構是一種合作模式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耶克說:正是通過知識的這種無償饋贈,普遍的進步才有了可能,即先行者的成就促進了後進者的發展。在大唐,技術共享是一種常態。不同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合作不僅促使企業提升技術水平,也能在共享的過程中獲得新技術的創新。
合作需求是產業網絡結構存在的基礎。以一家織襪企業為例:它通過輕紡市場獲得原料,通過勞務市場獲得工人,通過機械市場獲得生產工具,通過襪業市場獲得銷售渠道,通過購買技師的服務獲得技術支持,通過與同行的正式或非正式交流獲得信息。通過企業合作,節省了大量的生產投資,降低成本,同時通過專業化的分工和合作,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益。
合作創造了財富。可以說合作是大唐人的基本素質。這一素質正被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所認同。大唐襪業發展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合作的功能與範圍不斷擴展的過程。目前合作已經不限於網絡結構內部。1995年以來,大唐襪業已逐步成為國內最重要的襪子出口基地,出口額已占到襪子總銷售額的35%。沒有傳統的海外市場,沒有自己的口岸,甚至沒有進出口權,大唐的襪子如何能進入國際市場?其秘訣隻有一個:貼牌。迄今為止,大唐襪業的生產仍然以貼牌為主。貼牌的實質是一種優勢互補,將大唐襪業的低成本、高效率與外商的銷售網絡和品牌有機地結合起來。據不完全統計,1997年以來,在大唐建立加工基地的中外貿易公司達30家以上,產品出口到美、日、歐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外客商對大唐的期望也正是基於其良好的合作氛圍、靈活的合作方式、多樣的合作內容。
3.網絡結構是一種創新機製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源泉。大唐襪業的發展也有賴於不斷地創新。隻有不斷地創新,才能擺脫被淘汰的命運。網絡結構的建立本身就是一種製度創新。這種製度創新是支配人們行為和相互關係的規則的變更,改變了組織與其外部環境的相互關係,激發了組織內人們的創造和積極性,促進知識的不斷創新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網絡組織結構產生於產業集群的合作實踐中,符合農村工業化的發展過程,同時產業的集聚編製了更加複雜密集的網絡組織結構,促進生產的合作和環節的分工。大唐襪業從手搖襪機開始,僅僅20年就實現了襪業生產的全球化,融入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