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推動本地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不能本末倒置,“拉郎配”式地組建龍頭企業和盲目模仿都是不可取的,政府應以當好產業集群的“推進者”角色為宗旨,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作壁上觀。地方政府在製定政策時應該根據本地區的產業特性、文化特性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理性地選擇優勢產業,並推進其集群化,不可盲目的照搬照抄。具體的促進產業集群健康發展的建議有:
1.培育扶持龍頭企業,改變扁平式集群結構
龍頭企業對一個產業集群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龍頭企業能夠引領集群的發展,帶動整個集群的創新。在培育扶持龍頭企業時,政府應該通過科學辦法選擇或組建集群內最具競爭力的企業。在選好龍頭企業後,政府和企業相互合作,政府提供一些優惠措施,將這些龍頭企業打造成名牌、長壽企業。同時,政府要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對集群內部其他企業的帶動作用,讓它帶動整個產業集群的發展,提升集群在產業價值鏈中的位置,改變扁平式集群。
2.加強集群創新能力,健全人才培訓體係
地方集群創新能力發展線路一般應先從委托加工OEM做起,然後在知識整合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再發展到自我設計生產模式ODM,接著發展到品牌製造模式OBM,最後實現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功能升級或鏈條升級,成為全球價值鏈的治理者,從而獲取全球產業鏈上的最大的增值份額。要實現創新,首先應加強企業與大學以及科研機構的聯結,加強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搭建技術研發、信息交流平台。其次,政府應該積極參與推動企業的創新活動。要樹立品牌意識,尤其對於技術要求不高,進入壁壘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更應該注意提高產品差異性,來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產業集群內部的企業應改變依靠模仿的競爭策略,轉而依靠品牌和質量取勝,切實提高行業自律和維權意識。建立和完善服務特殊產業的中介組織。建立人才培訓機構,包括對高級管理、技術人才以及生產工人的培訓機構。
3.促進營銷網絡的建設,健全市場信息服務體係
企業不僅要繼續拓展國外業務,同時也要重視國內市場。在注重創立自己品牌的同時,通過品牌加工或策略聯盟方式,利用他人營銷優勢擴大營銷網絡,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手段建立專業網站。在建設營銷網絡的同時,產業集群不可忽視物流配送係統的建設,通過信息流通,實現商流和物流的有機結合。應發展和規範好產品信息市場;增強用戶的信息意識以及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在規範信息的傳送和發布的同時,要加強政府的立法和監管功能。
4.推進金融體係創新,緩解企業資金困難
推動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建立互利合作、風險分擔機製;積極鼓勵金融機構產品創新,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中小企業與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資合作,加強銀企溝通。另外,積極推廣融資平台的運作經驗,引導鼓勵更多的商業銀行通過金融創新來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組建多層次的服務體係和民營企業擔保體係。
5.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行業協會作為企業協作和網絡環境的標誌,不僅僅可以提供諸如市場營銷、遊說、勞資談判等服務,更可以大大降低企業間的交易費用,並在必要的時候提供一種單個企業無能為力,而且還具有某種外部規模經濟表現的服務。在市場經濟體製的背景下,行業協會有著政府難以替代的重要職能:提供技術培訓、發展關鍵共性技術、實施行業標準以及行業維權與人才維權方麵等。一個良好的行業協會不僅能有效地抑製了產業集群內部過度模仿和惡性競爭,同時也大大優化了產業集群的創新環境,能成功推進傳統產業集群向創新型集群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