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描述泰姬·瑪哈陵的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已經晚上11點。我剛剛經曆了蒂瓦立節新德裏火車站鋪天蓋地的洶湧人潮,帶著受傷的腿,逃難似地來到阿格拉。
夜晚的阿格拉像一座中國南方的小縣城,到處黑黑的,沒有行人,街道拐角隻有朦朧的街燈。很難讓人聯想到這裏幾百年前曾經是一個輝煌的帝國王朝的首都。選擇了攻略上介紹的Shanltilodge.G.H,因為在這裏的樓頂可以遙望泰姬陵。
阿格拉的深夜透著寒意。我瑟瑟地坐在樓頂,吃著一個可愛的小廚師給我做的炒麵。月暗星稀,天邊有厚重的雲層,風從空曠的露台肆虐過來。天空中時有蒂瓦立節的煙火升起,“劈劈啪啪”綻放開出美麗的花朵。泰姬陵就在前方。偶爾一亮的星光映照出這個典型的伊斯蘭建築星月弧線的隱隱的輪廓,寧靜、清美,難以企及。那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就安睡在這裏。
阿姬曼·芭奴,這個純正波斯血統的貴族女子,在Agra皇宮的節日婦女市場邂逅15歲英俊的莫臥兒王子Khurram,一見鍾情。當晚,王子請求父王同意這門婚事。5年後,芭奴和王子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世人都讚美她有“像百合一樣白嫩的肌膚”和“溫柔的黑眼睛”。
幾年後,男人在嶽父阿薩夫汗輔佐下取代曾經的父王即位稱沙賈汗大帝,而女人也被封為名叫Mumtaz的皇後。
十幾年沙場歲月,女人是男人忠貞的妻子和患難與共的知己,在所有政治風險和軍事戰役中始終與男人形影不離,為男人生下的14個孩子大都生在戰場上。在進攻德幹戰役期間,女人夢中聽見腹中胎兒啼哭,感覺不祥,於是把男人叫到床邊,低聲訴說最後的心願:希望他善待他們的孩子;希望他終身不得再娶;希望他建造一座最美的陵墓,紀念和象征他們不朽的愛情。男人流著淚一一答應。女人分娩不久就死於布爾漢普爾行轅,年僅38歲。
男人一夜白了頭。於是這個悲痛的丈夫動用了皇族的特權,傾舉國之力,每天動用2萬名能工巧匠,耗資4000萬盧比,采用純白的大理石和無數鑽石珠寶,曆時22年,為女人寫下了這段千古瑰麗的絕響。而最終男人用盡一生的心力去守自己的諾言,至死不渝。
男人天天早晚都會去陵墓和躺在裏麵的女人說話,即便是在工程當中。他甚至有了這樣的計劃:在雅木那河的對岸,為自己修建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大理石的陵墓,中間由一道石橋相連,讓自己日日夜夜和心愛的女人在一起。
然而這個計劃尚未開始實施,男人的第三個兒子奧拉格布Aurangzeb弑兄逐弟篡奪王位,把悲痛的父親囚禁在雅木那河對岸的阿格拉紅堡Agra Fort。此後整整8年的時間。男人每天隻能透過宏堡八角樓的小窗,淒然遙望遠處河中浮動的女人陵墓的倒影,直至病死。悲愴的陵墓在蒼煙落照中,恍若海市蜃樓的幻影。
這座陵墓,就是當今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的泰姬陵,被詩聖泰戈爾稱為“永恒時間麵頰上的一滴眼淚”。沙賈汗,你知道,生命和青春,財富和榮耀,都會隨光陰流逝……隻有這一顆淚珠,泰姬陵。在歲月長河的流淌裏.光彩奪目,永遠,永遠。——泰戈爾
我在第二天的清晨日出之前進入泰姬陵。我和晶晶都覺得平時旅遊穿的隨便的T恤衫不夠隆重。在瓦拉納西就商量好,各自穿著買好的紗麗去看這個純潔美麗的陵墓。
朝霞初起,一輪紅日伴著雅木那河嫋嫋的展霧,泰姬陵自香夢沉酣中蘇醒,靜謐安詳。一層薄薄的淡紅色紅暈輕輕瀉在大理石光潔麵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黃金鑲嵌著色彩豔麗的茉莉花的藤蔓花朵,光線所至,光華奪目,璀璨如天上的星輝。陽光映照在我絲綢的紗麗上,為其抹上了一層聖潔的光華。
其實,我現在真正意識到文字的貧乏。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完整地描述我對泰姬陵的讚美。基於我的專業,我還是用理性的語言來敘述這個舉世無雙的建築吧。
這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建築,占地甚廣,由前庭、正門、莫臥兒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清真寺所組成。陵墓主殿四角都有一座圓柱形高塔,特別是每座塔均向外略略傾斜,若遇上地震隻會向四方倒下,而不會影響主殿。無論在任何角度望去,純白色的泰姬陵均壯麗無比。造型完美,結構勻稱,加上陵前水池中的倒影,就像有兩座泰姬陵互相輝映。
莫臥兒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Persian garden),主體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噴泉,而且有兩行並排的樹木把花園劃分成4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型,因為“4”字象征伊斯蘭教的神聖與和平。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據說分別象征生命和死亡。
在陵墓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築而成,頂部是清真寺典型的白色圓頂,而這兩座清真寺的存在,卻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到整體的對稱之美。
陵墓主體建築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圓頂。“天圓地方”的建築風格和設計理念在這個建築中得以充分體現。整座建築主體都以白色大理石所建,而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則鑲滿了各種顏色的寶石,拚綴成芭奴生前最喜愛的茉莉花的圖案。建築時,在主體下方挖了18個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層層疊起,以減低地震對建築主體的傷害,可見沙賈汗對芭奴的愛護。陵墓內部隻靠室外透入的陽光照明,鏤空的大理石屏風上麵鑲嵌著鑽石、貓眼、紅寶石和祖母綠等構成的圖案。內有兩副白色大理石石棺,雖嵌滿各色寶石花卉,但卻是空石棺,而沙賈汗與芭奴的真正長眠地點卻在地下另一土窖中。陵墓四麵各有形似壁龕的巨大拱門,配有透雕的大理石石扉。還有些小拱門,形如石雕窗戶。而陵墓前麵的拱門門框上,用黑色大理石條鑲嵌著《古蘭經》的經文:請心地純潔之人進入天堂。
在看過了長城,走過了布達拉之後,我覺得,泰姬陵不是一切建築物中最莊嚴卓越的,但她卻絕對是最美麗的。當你拾階而上,傾聽著遙遠縹緲的頌經聲,駐神於幾乎透明的柔潤的白色大理石上的碉樓,你才會發現她的美麗。你會疑問,寶石鑲嵌的茉莉花枝怎麼能這麼鮮活?這麼硬的石頭何以砌出如此曼妙的曲線?這個建築物並不大,卻耗時22年,我看到的,一個藝術品和建築物的差別就在這裏麵。
記得莎朗·斯通有部電影《LastDance》,斯通飾演一個被判受電刑的女死刑犯,死前最大遺憾,就是未能親訪泰姬陵。
穿著紗麗在泰姬陵前逶迤而行。已是中午時分,泰姬陵頭頂藍天白雲,腳踏碧水綠樹,在南亞耀眼的陽光映襯下,更出落得光彩奪目。幹脆坐在陵前的石階上,看泰姬陵隨光線的轉移和變化而幻化出令人暈眩的景象。周圍一對對的情侶挽著手,光著腳圍著泰姬陵一圈圈慢慢地踱步,麵孔柔和,愛意盈盈;一對老年夫婦,手挽手坐著,一言不發,但我卻感覺那股溫暖在他們心中流淌。
我也有真正屬於我的愛情嗎?應該是的。在經曆了這些年似是而非的感情之後,我總在想。也許我們曾經相遇過,在我走過的某一個地方。也許是在塞外漠北高原雪域,也許是在夢裏江南水鄉花都。
如果有一天能重逢,親愛的,請在日落深處等我。
阿格拉的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
“旅遊小貼士”
交通
飛機:離德裏200公裏,每天有一班飛機來往於德裏和阿格拉。
火車:德裏到阿格拉3~4個小時,慢車110盧比,快車220盧比。有很多火車會路過中途停靠。
汽車:從德裏過去4~5個小時,班次密集。班次時間可以谘詢旅遊局和飯店。
市內交通:以電動三輪車和人力三輪車為主。建議乘坐大馬車遊阿格拉市,或從泰姬陵到阿格拉紅堡,50盧比。
住宿
泰姬陵南麵的居民住宅區裏有很多的客棧,Shanlilodge.G.H有最高的露台可以看到距離很近的泰姬陵,雙人間200盧比。
距泰姬陵南麵1公裏左右也有些高級飯店,如泰姬景觀、喜來登等。
餐飲一般所住的客棧都有餐廳。泰姬陵西門附近有泰姬餐廳,供應啤酒,味道不錯。市區內一些路邊小餐廳口味地道,腸胃好的遊客可以選擇。一購物大理石做的珠寶箱和裝飾品是阿格拉的特產,但最好選擇在政府直營店購買,以免上當。
其他景點
阿格拉紅堡(AgraFort)
莫臥兒王朝的主要皇宮,1565年由莫臥兒王朝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帝所建。由紅砂石作為主要建築材料,氣勢恢弘。更有沙賈汗被囚禁的雕樓八角形的茉莉塔和房間,這裏可以遙望雅木那河對麵的泰姬陵。
賈瑪寺(JamaMasjid)
與阿格拉紅堡相對的清真寺。1649年沙賈汗為其愛女賈汗·那拉·歎格姆(JahannaraBegam)所建。
法特普希克裏(FatepurSiki)
距阿格拉市區有394公裏。1574~1588年,曾經是阿克巴大帝的首都。
附錄:印度自助遊指南
一、入境資訊
1、簽證
旅遊簽證:單次往返,通常隻簽1個月。需要文件:護照、三張護照尺寸照片、三份填好的簽證申請表(可從網上下載)、銀行存款證明原件或其他經濟能力證明、往返機票原件及複印件(有時也接受機票定單,視當時的簽證政策和簽證官的心情而定);
簽證期限及費用:①1~6個月340元,簽證需3~4個工作日。②6~12個月550元。③超過12個月1100元。④過境簽證85元。⑤學生簽證630元。
2、印度大使館及領事館
印度大使館:北京日壇東路1號,電話:010-65321908、65324486。
上海總領事館:上海延安西路2201號,電話:021-62758881,傳真:021-62758882,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http://www.shanghai-ed.com/india/index.html
香港總領事館:金鍾統一中心26樓D座,0852-25275723。
我是在尼泊爾轉簽印度的,屬第三國簽證,手續也比較簡單,在加德滿都的印度大使館辦理,6個工作日就拿到了,但也隻能給1個月停留,而且日期從簽證當天算起,簽證上清楚地說明你離境的時間。
根據網上資料說明,最好的簽證地點是曼穀。沒什麼特殊要求,給一次性入境的簽證,可以待6個月,簽證費25美金。相反在國內一般隻能申請到1個月的簽證,簽證費倒要3405己人民幣。
3、彙率
印度的貨幣叫印度盧比(INDIA RUPEE,縮寫IDR),兌換率為USD1.00=IDR45.12,CNY1.00=IDR5.4左右(2004年11月彙率)。
4、時差
印度位於格林威治時區東5.5區,比北京時間晚2.5小時。
5、語言
英語和北印度語。印度曾是英國殖民國家,故全國通英語。同時印度境內各地方言多達1652種,可歸納為7大類,但憲法所承認的隻有15種,基本上在印度旅行,英語是足以應付的,但印度人的英語發音快且比較難懂。二、氣候
夏季:4~6月,普遍炎熱,溫度常達40℃以上,甚至達到50℃,最好避開中午時間在外活動。
雨季:6~9月,豐沛的雨量可能影響旅遊、拍照的興致,因為大雨排水不良導致環境衛生不佳,要注意帶備防蚊液;印度多為悶濕熱型,宜穿棉質通風衣物。
冬季:11月至翌年3月,氣候較為涼爽,乃北印度平原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在拉賈斯坦省、德裏、瓦拉納西,白天穿薄長袖,晚上要穿棉外套,住Guesethouse等級最好自備睡袋。白天很舒服,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
夏天:北印5~9月
在拉達克地區,白天穿薄長袖,早晚需穿外套,山中旅行則需厚外套(但不需帶毛衣),夏有夜雨,但空氣仍很幹燥,宜注意高原反應,此地區靠近西藏阿裏,冬季大雪封山或極度嚴寒,不適合旅遊,旅遊時間應改為夏季。
克什米爾5~9月,平均溫度22~25℃,白天短袖,早晚薄外套,11月底開始下雪。
旅遊所帶服裝盡量輕便,女性穿著宜端莊,盡量不要太暴露。很多寺院都需要赤足入內,最好穿涼鞋或便鞋。另外,太陽眼鏡和帽子是必帶之物品。三、飲食
印度食品以香辣聞名,其烹飪多以燒、烤為主,且多灑上咖喱等香辣調味。印度菜以雞肉、羊肉、魚肉等為主菜,配以米飯、印度薄餅或麵包,輔以香辣調味料。其他菜式有咖喱薑飯(Biriyani)、洋蔥炸成的春卷、黃豆湯(Dhal)、羊肉串及醃泡雞肉(Tandoori Chicken)等;印度北部主食是薄餅及炸麵包,而南部則以米飯為主。另外,當地亦有西式食品,如西多士、香腸或煎蛋。飲品方麵,有奶茶、當地自製的汽水、礦泉水及天然果汁,特別推薦印度奶茶,最好喝,街頭隨處可買到,1~3盧比不等。
印度菜雖有特殊風味,但很多來此地旅遊或工作的中國人還是不太習慣,特殊的辛香調味料有時會引起腸胃不適應。印度人吃東西習慣用手抓著吃,如果你也想嚐試一下用手抓飯的滋味,請務必用右手。
印度人口味較濃,一般食物的烹調法自古以來就受蒙古人的影響,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哩(Tandoori),是用香料醃過的雞,放入一種印度特製的爐灶上用文火烤,烤至恰到好處時,雞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幹,美味可口。魚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烤。另有一種叫做咖喱料理,是把肉用凝乳泡軟,可以嚐試。還有一種烤的薄麵包叫Nan,有點像新疆的饢,但比較薄,香脆,一般老百姓常吃。不過在國內喜歡吃的印度薄餅,我在北印度倒是沒見過。
由於印度宗教信仰眾多,所以很多印度餐館都是素食館。豬、牛、羊肉都比較少見,喜歡吃肉的隻能以雞肉為主了。印度菜基本都煮得熟爛,所以平時很喜歡的新鮮蔬菜就感覺很少,可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
一流飯店內都可供應藏餐及印度餐,中國菜在印度亦頗為時尚,但口味都已變為當地口味,而且較貴,一般中餐館設於大城市市內商業或旅客集中地。印度食品價格各省差別甚大,蔬菜和水果的價格亦隨季節而異。可選擇在中餐館或藏餐館用餐,平時最好選擇飲用熱飲品及礦泉水,以免拉肚子哦。麥當勞在德裏有,但也改為印度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