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男,1969年12月19日生。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人,初中畢業後,被勞山林業局招工,曾搞過護林防火、選林育苗工作,隨後被當地的美水酒廠借調搞營銷工作。1999年創辦“八千裏”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任總經理至今。公司以生產“八千裏”牌甘泉豆腐幹和鮮豆腐為主,兼營其他豆類食品開發加工,產品品種達50多種。2006年被陝西省個體勞動者協會、陝西省私營企業協會授予“陝西省優秀私營企業家”稱號,同年被評為甘泉縣十大傑出人物,2007年4月被甘泉縣委、縣政府授予“甘泉縣勞動模範”稱號,2010年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延安市勞動模範”稱號。現任甘泉縣豆腐幹協會會長。
所在地情況
甘泉縣地處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南37公裏處,因為縣城南有美水泉而得名,總人口8.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7萬人,總麵積2300.7平方公裏。210國道、西延鐵路和黃陵-延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甘泉屬陝北黃土高原低山丘陵溝壑區,為半濕潤內陸性季風氣候。全縣耕地總麵積60.9萬畝,農村人均11.8畝。200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4.2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35.6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300元。甘泉主產豆類、玉米、穀子、蕎麥、薯類、煙葉、西瓜等。縣內有較為豐富的礦藏,已探明石油蓄油麵積272.1平方公裏,儲量7478萬噸;礦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近年來,甘泉縣堅持“石油興縣、菜畜富民、項目帶動、產業支撐”的經濟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甘泉雙青豆,豆皮和豆瓣皆為碧綠色,富含蛋白,鈣、磷、鐵等礦物質含量豐富,並富含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中的17種,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目前,甘泉雙青豆原產地標記保護認證正在申報審批中,“甘泉豆腐幹”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認證也已被國家商標局正式受理。
創業項目
豆腐幹加工
創業感言
質量永遠是企業經營的主題,創新永遠是企業活力的源泉,誠信永遠是企業不變的承諾。
創業故事
高中的時候,宿舍有位來自甘泉的同學。每年寒暑假回來,都要為我們帶上幾十袋“八千裏”豆腐幹,豆腐幹成了大家非常喜愛的休閑美食。現在的我在外地上學,一次帶了幾袋豆腐幹給同學們,他們也都讚不絕口。
這次參加農業創業調研,我第一個想到的調研對象便是“八千裏”豆腐幹品牌的創始人周重先生。寒假回到家,我一邊托父親聯係周總,一邊開始查閱“八千裏”公司和周重先生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讓我對這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的勇氣和品格佩服不已。幸運的是,在父親的幫助下,聯係到了周總,他同意接受我的訪談。興奮之餘,我準備好訪談提綱,第二天便乘車前往公司的所在地——甘泉縣。
從延安市到甘泉縣,走高速公路隻需要1個小時車程。進入甘泉縣城,正值中午,路上行人穿梭,市中心的集市熱鬧非凡。在縣城不長的主幹道,我看到了幾家“八千裏”豆腐幹銷售代理點。“八千裏”豆腐幹的市場果然不小。短暫休息後,我們來到了位於甘泉縣城南郊的“八千裏”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走進大門,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排整齊的白色生產車間。寬敞的院子內,除了那一排車間,最顯眼的要數牆上的幾個紅漆大字“時逢盛世,勵誌振興地方產業機遇新政,肩負八千裏重擔專心打造甘泉名片心係一萬年的宏願”,顯示著企業所有者的非凡氣度和壯誌雄心。幾分鍾後,周重從他的辦公樓裏下來。他很有精神,親切地招呼我們,並主動帶著我們參觀了生產車間。車間很大,幾排機器擺放整齊,工人們在機器邊忙碌,空氣裏是濃濃的豆香味。周重一邊跟工人們打招呼,一邊隨手檢查生產線上的加工材料,還為我們詳細介紹了生產過程。從豆子的清洗、壓榨,到豆腐幹的製作、調味和包裝成箱,全在這個車間進行。這一番參觀,著實讓我感歎豆腐幹生產的機器化和生產環境的清潔。走進最後一個車間,我看到了春節禮盒裝豆腐幹正在裝箱,還有幾百箱的普通豆腐幹已經裝上車。周總告訴我們,這些產品將要運往延安,現在的產品,能生產出來多少就能賣多少,市場非常廣闊。
參觀完,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周總的辦公室。寬大的辦公桌,精致而典雅的茶具,還有書架上擺放的各種獎杯和獎狀,讓這間辦公室豪華而不失文雅,很是大氣。我們環茶桌而坐,開始了這次訪談。在茶香中,我們聆聽了周重的創業之路。
厚積薄發開創品牌之路
周重是甘泉縣人,1984年,他初中畢業。周重的父親在林業係統工作,周重便內招進勞山林業局,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在那個汽車還很不普及的年代,年輕的周重覺得開車很是不錯,於是自己主動學習了這門技術。學會了開車,但卻沒有車可以開。那時,甘泉縣有一個國營白酒生產企業,叫做“美水酒廠”。借著父親的關係,周重借調到了美水酒廠。在那裏,他做營銷工作,經常開車到延安市,推銷新產品,拓寬產品市場。在幾年的工作中,周重注意總結延安市場的特點,逐漸熟悉了延安市場,並建立起廣闊的人脈關係,這為他今後的經營奠定了基礎。
1998年,是周重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已是改革開放進行的第20個年頭,私營企業發展逐漸壯大,而許多國有企業效益下降,美水酒廠也是其中之一。周重眼看著酒廠的經營走下坡路,覺得工作不會有什麼發展前途,這樣下去,他的時間也都浪費了。於是,他毅然辭去國營酒廠的工作,要靠自己的雙手,打造出一片新天地。這時的周重,還沒有想到,自己的事業會與小小的豆腐幹有關。
辭職後的周重,認識到這樣毫無準備的創業是不會成功的,他需要積累經驗,厚積薄發。這時,有一個人為周重提供了這個機會。這個人姓強,周重稱呼他為“強哥”。強哥在自己家開了一個作坊進行豆腐幹生產,他還有一份政府部門的工作。強哥請周重幫忙經營自己的豆腐幹加工廠,每月的工資1500元。這份工作,不但提供給周重一個在商場磨煉的機會,還給了他一份在當時來說非常高的收入。周重欣然答應,開始經營這家處於半停產狀態的小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