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推薦門路改試石材裝修
1988年春節,初試創業失敗的何秋如和丈夫一起回到了塘蓬鎮公社看望家人。過年走親戚是一種習俗,何秋如也在春節期間看望了不少親戚。當她來到丈夫的表姐家做客時,卻意外發現了創業機會。
當時,何秋如的表姐夫和表姐跟當地許多人一樣,開了一家石材加工廠,而且生意還挺紅火。當得知何秋如的采石場失敗後,他們非常同情,並且毫不猶豫地說:“在哪裏摔倒了,就應該在哪裏爬起來。”雖然這是一句鼓勵人的話,但對於當時身無分文的何秋如來說,卻深受打擊。她在心中想:爬起來又談何容易。表姐夫看出了她的難處,就說:“現在石材裝修市場很興旺,不如你們春節後就在湛江市開一家石材專賣門市部吧。我是開石材加工廠的,就由我負責供貨給你們,你們賣了之後再給回部分貨款就行了。現在市場這麼旺,你們肯定會有收獲的。”
聽表姐夫這麼一說,何秋如心裏又燃起了創業的希望,開始興奮了起來。春節過後,她從塘蓬鎮回到了湛江市區,緊接著就開始了密鑼緊鼓的搜尋,尋找市裏合適的店麵。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研究,何秋如最終選定了湛江市霞山區綠塘路的一個60平方米的鋪位。雖然她通過關係,以最優惠的鋪位租金租下了這家店麵,但是資金這個“攔路虎”卻又再一次擋在了何秋如麵前。其他的不算,光鋪租和貨架加起來就要3000多元。何秋如又一次想到了借錢,可是仍舊無法湊足。這個時候,她的朋友主動幫忙,自己拉來角鐵,找來焊工,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焊好了貨架,省下了不少錢。元宵過後,何秋如的朋友又派車到她表姐夫的石材加工廠,替她拉回了第一批規格石材。當時,她的店鋪隻有兩個石材品種:一種是廉江中花,另外一種是清遠瑞士紅。但是她並沒有考慮那麼多,僅憑這兩種石材就開始了對石材裝修市場的探索。
恰逢當時湛江市房地產開始升溫,需要石材進行裝修的人越來越多。同時,當地賣石材、做石材裝修生意的人並不是很多,這讓何秋如第一次嚐到了創業的甜頭。她的店鋪隻要客戶訂貨交了預訂金,加工廠就直接加工規格板發來門市部,由客戶用現金提貨。這讓她的石材店生意漸漸好了起來。第一年,除去還款和上繳的各種費用,何秋如還獲利6萬多元,這讓何秋如看到了富裕的曙光。
但是,創業之路總不會一帆風順,一時的風平浪靜可能隱藏著更大的風險。在朋友的介紹下,何秋如在1989年同香格裏拉大酒店簽下一宗價值幾百萬元的石材裝修合同。
“說來也是,就連石材加工廠也不會那麼輕易就接下這麼大單的裝修任務,當時合同涉及的資金問題和技術問題都還沒考慮清楚就簽下了,現在想想都後怕。”何秋如小抿了一口沉香茶,又陷入了對以前創業經曆的回憶中。
對於小嚐甜頭的何秋如來說,這幾百萬元的大單才意味著真正邁向了富裕,充滿無比的吸引力。在簽下了合同後,何秋如就開始了對問題的攻關。她邊幹邊學,向裝修的老師傅請教各種裝修技巧以及裝修中出現的問題。很快,她就學會了一樓的大拚花、櫃台圓邊、門套的製作。一切都如此順利,她幹勁更足了,一層一層地向上裝修,進度越來越快。眼看就快裝修完畢了,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大酒店的所有者由於受賄而被起訴,大酒店項目隨之取消。何秋如之前將所有積蓄都投了進去,最終不但沒有收益,連貨款也賠進去了。再一次,她身無分文,背負一身債務,創業生涯又陷入了困境。
負債仍不服輸奮起再獲成功
由於欠債太多,何秋如的石材店被迫歇業。在歇業期間,為了還清債務,她到丈夫工作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去做保險業務,並招聘50多名下崗工人組成陽光團隊,以銷售保險的收入來逐步償還債務。
但是,何秋如的心裏是不服氣的,她深信自己石材的創業方向是正確的,隻是機遇不好,才會有此結果。在後來綠塘路進行市政建設擴建路麵時,她決定將石材店遷入湛江市粵海建築材料市場,並改名為“如新石材”,重新開始經營石材生意。
這一次,有了之前的創業經驗,何秋如做生意謹慎了不少,改為以質量和服務去贏得客戶的認可。她終於走對了路線,石材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在湛江市闖出了自己的名氣。2000年,由於數年的業務發展,原有的店鋪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了。這時候,何秋如決定以合股的方式租下湛江市樂華建材市場的9間店麵,並把石材店遷入,更名為“新如新石材”,原有的店麵則由她丈夫的弟弟繼續經營。
在新的店麵,何秋如一如既往地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並對質量嚴格把關,給許多客戶解決了裝修公司也解決不了的難題。因此,“新如新石材”的名聲日漸紅火了起來。同時,她還把經營範圍擴大到石材以外的領域,增加了石材工藝產品、大小型假山園藝、櫥櫃、潔具、水龍頭、油煙機等機電係列產品。這些產品為客戶的裝修提供了一條龍服務,大大方便了客戶,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後來,湛江市的金融係統、稅務係統、保險係統、醫療係統、政府大樓等都留下了“新如新石材”的裝修足跡,何秋如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