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單元(一)(2 / 3)

當然,“寓情”必須有為而發,不能無病呻吟;必須情有所依,不能突兀而起;必須情能勝物,不能本末倒置。四、寫出景物獨特之處的基本方法

寫景散文貴在寫景。“景”寫得好與不好,關鍵在於是否寫出了富有特點的景物。寫出景物的特點,可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抓住主要重點景物進行描寫

景物的特點一定是從景物中體現出來。所以,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一定要從景物本身入手,抓住主要景物描寫。

一篇優秀的寫景散文,在描寫各種景物時,總是要對其中重點的景物施以重墨。通過對這個重點景物的描寫,帶起對其它景物的描寫。例如,《雨中登泰山》一文,在眾多的景物描寫中就特別注重對“雨”的描寫,通過寫“雨”,帶出對其它景物的描寫,而對其它景物的描寫又都是緊緊和“雨”聯係在一起。文中對“雨”的描寫,有灰蒙蒙的煙雨,有斜風細雨,還有傾盆大雨。而在描寫雨的時候,除了正麵的描寫,還有不少側麵的描寫,比如從水庫橋孔奔騰而出的如黃錦般的七股大水;漫過大石坪的大水;還有雨後的青鬆、山石和雲海等等。由於作者在描寫泰山景象時,特別注重描寫“雨”,所以,呈現在讀者麵前的就是一幅別具一格的雨中泰山風景圖。而“雨景”正是作者筆下泰山景色的最獨到的地方。正是有了“雨”,才使得作者描繪的泰山景色有迷蒙而又不失清麗,有沉寂而又不乏聲響。而這才不愧是雨中的泰山。

又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中描寫“荷塘”,作者主要描寫的有“荷葉”、“荷花”。寫“荷葉”,突出它髙而挺的特點,寫“荷花”突出它柔而美的特點。而由荷葉與荷花構成的“荷塘”就具有了清麗柔美的特點。又如《故鄉的榕樹》一文中描寫“榕樹”的一段,作者主要寫了榕樹茂盛的枝葉,蒼虯多筋的樹幹,“駝背”似的外形,以及被燒空了的一段樹心。從作者描寫的這些內容,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棵榕樹所具有的古樸蒼勁的特點。

(二)抓住各種景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要想寫出景物的獨特之處,還必須要抓住所描寫的各種景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從各種景物的共同特征中去體會景色的獨到之處。例如,《長江三峽》一文,作者筆下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都各具特色。而每一峽的獨特之處完全可以從作者對峽中景物的描寫中體會出來。寫瞿塘峽的“險”,作者選取的景物有灩澦堆堆黑色巨礁(後被炸掉),有澎湃的激流,有如雷鳴

般的濤聲,還有江麵無數的漩渦。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就是一個“險”字。把握住這些景物的這個特征,當然也就可以十分準確地寫出瞿塘峽的獨特之處了。

(三)用文章的題目展現景物的獨特之處

一篇文章的題目往往是全文的文眼所在。尤其是寫景散文,往往可以用文章的題目展現文中所描寫的景物的獨特之處。例如,《雨中登泰山》,從題目中就可以體會出作者要械寫的是雨中泰山的景色,文中的“泰山景色”一定會帶有“雨”的特點。再比如《荷塘月色》,從題目中可以體會到作者描寫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而描寫的月色也一定是荷塘上的月色。像《霧都的秋》、《紫藤蘿瀑布》、《彩蝶樹》等,都可以從文章的題目中去體會文中景物所應具有的特點。

(四)借助描繪性語言,突出景物的特點

要想充分體現出景物的特點,關鍵還在描寫,即運用描繪性的語言來描寫景物。還是《荷塘月色》中描寫“荷塘”的一段,作者是這樣描寫“荷葉”的:“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作者用“舞女的裙”作比喻描寫荷葉,從這樣的語言描寫中,可以看出荷葉高挺的特點。作者又是這樣描寫“荷花”的:“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作者用“襲娜”、“羞澀”、“明珠”、“星星”來形容描寫荷花。從這些詞語的運用中,可以看出荷花所具有的柔美的特點。又如還是《故鄉的榕樹》中描寫老榕樹,作者說它把“蒼虯多筋的樹幹斜伸向溪中”,“昂起頭來,把濃密的枝葉伸向藍天”。從作者如此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老榕樹所具有的古樸蒼勁的特點。

(五)運用寫作技巧,突出景物的特點

作者為了寫出景物的特點,常常采用一些描寫方法。例如朱自清的《綠》,在描寫梅雨潭的綠時,作者用了一連串對比:“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正是從這些對比中,可以看出梅雨潭的“綠”所具有的“碧玉”般的特點。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用脈脈的流水反襯荷葉:“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作者用這種反襯的手法,寫出荷葉“風致”的特點。所以,在閱讀寫景散文時,如能看出作者采用的描寫手法,這對於抓住景物特點是會有幫助的。

五、寫出景物中情理的基本方法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為了釋理。寫景文章,不但要寫出景物的美妙和獨特之處,更要透過景物描寫體現一定的情理。《長江三峽》描寫的是三峽瑰麗奇特的景色,這其中洋溢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透露出作者對偉大時代和火熱生活的認識。要寫出景物中所蘊含的情理,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一)借助交代背景,來體現情理

寫景散文,可以通過交代寫作背景來體現全文的主題思想。例如《荷塘月色》開篇寫到:“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這句話就是作者寫作本文的一個“背景”。閱讀時如能抓住這個“背景”,就可以體會出作者借“荷塘月色”抒發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這一主題。又如巴金的《燈》也是這樣。文章開篇寫“我”半夜從疆夢中驚醒,看到漆黑的寒夜。作者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來寫“燈”的。抓住這個背景,才能夠深刻理解“燈”帶給人們以希望和前進的方向這樣一個主題。

(二)借助寫出素物的感情色彩,來體現情理

作者對景物的描寫是飽含著感情的。例如巴金的散文《燈》,其中描寫燈光“帶著昏黃色,似乎還在寒氣的襲擊中微微顫抖。有一兩次我以為燈會滅了。但是一轉眼昏黃色的光又在前麵亮起來。這些深夜還燃著的燈,它們(似乎隻有它們)默默地在散布一點點的光和熱。”這裏描寫的是“燈光”,但從作者所描寫的這一景物中,讀者看到的不僅僅是“昏黃色”的“燈”,而是從中看到這“燈”在寒夜中發出的光亮,看到它帶給人們的光和熱,進而體會到在黑夜中“燈”帶給人們的信心和勇氣,而這恰恰正是作者寫作此文所要表達的主題。所以,從景物入手,理解寫景散文的主韹,這在閱讀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用描寫的詞句體現情理

作者用什麼樣的詞句來播寫景物,取決於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從作者用於描寫景物的詞句中是可以體會出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的。例如,《長江三峽》一文中對瞿塘峽的描寫:“這時,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繽紛;兩麵巨崖,倒影如墨;中間曲曲折折,卻像有一條閃光的路,上麵蕩著細碎的波光;近處山巒,則碧綠如翡翠。”從“色彩繽紛”、“碧綠如翡翠”這樣一些充滿讚譽的詞語中,以及飽含深情的比喻句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對瞿塘峽的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