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單元(一)(1 / 3)

五情發而為辭章。故情者文之經。劉勰

寫景,是為了寫人的精神

狀態思想感情郭小川

【寫作指導】

文無情而不立。任何文章都是作者主觀感情的體現。

一、描寫及其類型

描寫,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或景物的狀態進行具體的描繪、摹寫和刻畫。描寫得好,能將客觀事物活龍活現地擺在讀者麵前,使之有身臨其境之感,並獲得深刻的印象,使文章生動、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這是記敘文,尤其是文學作品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

1描寫從表達方式上說有兩種:一是濃妝,就是運用絢麗的文字,生動貼切的比喻,通過形容修飾,用重筆抹出斑斕的色彩,繪出生動的形象。例如《長江三峽》一文中就有很多這種精彩的濃妝式描寫。二是淡抹,就是習慣上常說的白描。這本是繪畫的一種技法,即不著顏色,不加渲染地用墨線勾畫人物形象,借用到文學上,就是指一種不尚修飾、不加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征,運用質樸的文字、簡練的筆墨,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寫法。這種寫法雖無濃烈的色彩,卻能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態度、思想傾向展現在讀者麵前。也就是魯迅說的“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的寫法。例如《背影》中對父親去買橘子的一段描寫,就是很好的白描。

這兩種方法,隻要運用得好,都能繪出人物、景物的生動狀貌,並無高下之分。

2從描寫內容上說也有兩種:一是人物描寫,指的是對人物的肖像、心理、動作、語言等方麵進行具體的描寫。二是環境描寫,就是指對與人物發生直接關係的那些外界條件,包括自然景物、社會環境和動靜物體等進行描寫。

3從描寫角度上說有四種,即正麵描寫,側麵描寫,場麵描寫和細節描寫。

景物描寫是一般記敘文章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當然,除了專門寫景的文章外,在一般文章中,描寫隻是作為人物、故事的背景而存在的,是為刻畫人物,展示其內心世界,襯托其鮮明形象,揭示文章的主題服務的,不是為專門介紹景物而寫景罷了。二、寫出景物的特征

本單元著重介紹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所謂自然景物的描寫,就是用語言文字把千姿百態的山川景色、自然風光等具體、逼真、鮮明、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將景物真切的樣子自然而恰如其分地再現於讀者麵前,讓讀者如身臨其境。這種描寫,在一般記人敘事的文章中,起著交代人物活動和事件發生的自然環境的作用,借以襯托人物的精神麵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全文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例如《獵戶》中對林場景物的描寫。而在專門寫景的文章中,景物描寫則是文章的主體。例如《長江三峽》一文中對長江三峽景色的描寫。

對景物的描寫必須注意:要有明確的目的,不能隨興所至,成為華麗辭兼的堆砌;要寫出具體的形象,不能籠統模糊,讓人難以想見其狀;要脈絡清晰,不能雜亂無章,使人不知東西南北;尤其要寫出景物鮮明的特征,也就是描繪出這一景物獨有而其它景物所無的特色,達到“此景非彼景”的境界,不能落入俗套,使人覺得又像又不像。做到這四點,才能使描寫鮮明生動,給人不可磨滅的印象。寫景的方法很多,下邊大體介紹幾種。

(一)擬聲繪色

就是從景物的聲響和色彩上進行描繪,即所謂有聲有色,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例如《長江三峽》中對瞿塘峽的描寫:“萬水奔騰”、“雷霆萬鈞”、“激流澎湃,濤如雷鳴”、“一片嘩啦啦的水聲”,寫出了震撼人心的聲勢;“兩麵巨崖,倒影如墨”、“近處山巒,則碧綠如翡翠”寫出了亮麗斑斕的色彩,飽含了作者對瞿塘峽的讚美深情。

(二)刻畫形象

就是用描繪性的語言或生動貼切的比喻等修辭手法,著重刻畫出景物的形象。例如《長江三峽》中寫山峰之直,用“筆削”;寫美女峰,用“如一人對江而望”;寫倒影,用“如一個巨大的驚歎號”。真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三)訴諸感受

就是著重從作者所感的角度描寫出景物的特點。例如《長江彐峽》中描寫西陵峽泄灘漩渦之險,用“感到江水簡直是在旋轉不前”;描寫崆嶺亂石林立,用像在“蒼莽的叢林中尋找小徑跋涉前進”。這樣從感覺上描寫,就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去仔細體會作者的感受,從而想象到景物的形象。

(四)寫出變幻

就是從時空的推移變動中,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變換的畫麵,而不是靜止地,照相似的從一個固定不變的方麵或角度去摹寫。例如《長江三峽》中寫船剛進瞿塘峽時,隻見“前麵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陽光,像橫著一條金帶”,接著便是“峽頂上一道藍天,浮著幾小片金色浮雲,一注陽光像閃電樣落在左邊峭壁上,繼而遠望前方,在層巒疊嶂中出現一團紅霧,就像那深穀之中反射出紅色寶石的閃光”,隨著時間的過去,“那團紅霧更紅更亮了,船迎著紅霧,迎著強烈的陽光,來到一片明朗的金黃色朝陽之中”。作者通過對景物變化的描寫,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幅色彩繽紛的江心日出圖,而且使人仿佛置身於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和作者一起在舟中航行。這種描寫在《雨中登泰山》裏也很突出。

(五)借彩増輝

就是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傳說、故事來增加自己描繪的光彩。例如《長江三峽》中寫塘峽的險要引用了杜甫的詩句“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鬼門關”,還引用了古代有關瞿塘峽,灩澦堆的民謠;寫巫峽引入了神話傳說;寫泄灘插進了屈原、王昭君等曆史人物,這不僅提供了興趣盎然的曆史畫麵,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而且使神奇秀麗的三峽景色更加充滿詩情畫幕。

三、遊記景物的描寫

(一)記遊

記遊,即寫遊記,它是寫景文章的一種。常見的遊記有:

1帶議論色彩的遊記。如王安石的《遊褒撣山記》一文中,議論幾乎占了全文的一半,作者借山水的奇偉抒寫感受,以“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說明事業的成功必須百折不撓。

之帶有抒情色彩的遊記。作者遊蹤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便形諸筆端,往往是情與景相生相發。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柳宗元的《小石渾記》。

遊記既然是寫景文章的一種,當然也要照上邊描寫景物的要求去寫,要有明確的目的、清晰的遊蹤、詳略的安排,並寫出鮮明的特征。這裏需要特別提出的是,遊記景物的描寫一定要寫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審美的情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

(二)寓情

寓情,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敘事、狀物、繪景、析理之中,即所謂因事寄情,狀物寓情,觸景生情,即理抒情。

文無情而不立。古人雲“情動於中而辭發”。文章不是無情物,寫景的文章也不例外。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說,寫景是有目的的,是刻畫人物、表現主題、抒發情感的需要,不是為寫景而寫景。可以這樣說,文章是感情的產物,沒有什麼文章不跳動著作者感情的脈搏,不點染著感情的色彩,不貫穿著作者的感情基調。寫景的文章更是用情感的彩筆描繪出的畫麵,《雨中登泰山》的獨得之樂,《長江三峽》對祖國、時代、生活的熱愛,無不蘊含著作者濃濃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