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向往健康長壽,健康長壽是人類心靈深處的一個美好願望,千百年來,無數人夢寐以求,積極探索。這條路不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路就在腳下,隻要你努力,健康之路就不斷地進步和延伸。

(一)人活百歲不稀奇

人到底能活多少歲?《黃帝內經》裏早就認為:人可以活到百歲以上,“度百歲乃去”。

1.老是自然規律,別害怕

別害怕,生長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老”是人生旅途的最後一站,兩鬢染霜,頭發白了;眼睛花了;記性差了;腿腳不聽使喚了,走起路來小心翼翼,這些都是“老”的象征。上自領袖偉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得過這個站口。

過去人們有一句俗語叫做“人生七十古來稀”,人活到50多歲就被看做是老人了。曹操寫“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時候,隻有53歲。魯迅先生活了56歲,當時人們尊稱他為“文壇老人”。不過古代長壽的人也不少,例如唐朝偉大的醫學家孫思邈就享年101歲(公元581~682年)。可見人總是要老的,但通過努力保養,壽命可以延長。

2.生命在不斷延伸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前算中年人,65~74歲算青年老年人(初老年),75歲以上才算是正式老人。

新中國的建立使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得到迅速提高,據報道,新中國成立前為35歲,1957年延長到56歲,1963年延長到61歲,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逐年改善,生命也不斷延長,2001年為71.2歲,2003年上升到71.4歲。中國當前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而小康社會健康評價指標包括人群平均期望壽命達到75~79歲。2009年上海女性平均預期壽命已達84.1歲(《新民晚報》2010.9.16),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居全國首位。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保健條件好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早已成為過去,再按以往的標準去劃分老與不老,已經不適用了,“老”的概念要不斷賦予新的認識。

3.長壽的因素是多元的

從世界範圍看,平均壽命水平的地理分布和生產力水平幾乎是一致的,呈正相關關係。就是說經濟發達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較長,經濟欠發達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較短。世界平均壽命最高的國家是日本,男性為78.6歲,女性為85.5歲,平均為82.0歲。從我國範圍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平均壽命也較高,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平均壽命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全市期望壽命達到79.79歲,其中男性為77.78歲,女性高達81.81歲。上海人民的物質生活和自身素質的明顯改善,遠遠超過了偏遠的經濟不發達地區。但必須指出,良好的地理、山水、生活習慣也能使人長壽。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縣長壽老人的比率高於全國,也高於上海。森下敬一博士和我國長壽研究專家陳進超等人,對巴馬縣人的長壽現象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據統計百歲以上老人的比例居世界之首,全縣110歲以上的壽星有69位,巴馬縣人以雜糧、素食為主,吃的油中又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而且勤於勞動。他們認為:“巴馬長壽老人離不開巴馬土地,這與他們恰到好處地攝入各種微量元素,接受大自然的放射能密不可分。”江蘇省長壽之鄉如皋,在140多萬人口中擁有百歲老人200多位,比率高於聯合國頒布的長壽鄉標準,也和優良的環境有關。由此可見人活百歲不是夢,而且長壽因素是多元的。

4.人到底能活多少歲

一個人活到多大年紀算是生理壽命呢?人的自然壽命是120~125歲,為什麼?因為按照自然界的生物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其生長期的5~7倍,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來推算的,因此人的壽命應該是120歲左右。

多數科學家以細胞分裂學說作為計算人的遺傳壽命的依據,因為細胞的衰老、凋亡,既是人體衰老的最簡單體現,也是最複雜的生理現象。人的肺成纖維細胞的分裂次數是50次左右,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2.4年,故人的壽命可達120年左右。這個壽命也就是人的自然壽命,自然壽命即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說的那個遺傳壽命。如果說壽命有遺傳的話,指的就是這個壽命,而不是父母輩活了多少年,兒孫們也應活多少年的那個誤解了的現實壽命。

人人都應活過百歲,可是我們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達到這個壽數。通常隻有70~80歲,整整少了40~50歲,好多人40多歲就不健康,50多歲就患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現在提前得病,提前死亡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有人認為那是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造成的,這是認識上的錯誤,必須糾正。現在我們得病越來越多,不是由於物質豐富、生活改善,而是因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識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引起的。古希臘哲學家說:“健康之神不在天上,而在人間,他正是你本人。”也許你還不知道吧!

(二)健康麵前人人平等

自然界給予人類的壽命、健康是一視同仁的,壽命沒有種族之分,健康麵前人人平等,健康的大門向所有地球人敞開著。

1.健康的含義是什麼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含義有了新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的含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是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上的一種完美狀態。”

從中可以看出所謂健康是指:①同時具備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康,並達到一種完美狀態;②健康就是沒有疾病,有病就是不健康;③健康就是不虛弱,虛弱就不是健康。把良好的適應能力也列入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