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1 / 1)

天道四時行,百物生,無非至教;聖人之動,無非至德,夫何言哉!

天體物不遺,猶仁體事無不在也。“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無一物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遊衍”,無一物之不體也。

上天之載,有感必通;聖人之為,得為而為之(也)【應】。

天不言而四時行,聖人神道設教而天下服。誠於此,動於彼,神之道與。

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誠故信,無私故威。

天之不測謂神,神而有常謂天。

運於無形之謂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天道也。聖不可知也,無心之妙非有心所及也。

“不見而章”,已誠而明也;“不動而變”,神而化也;“無為而成”,為物不貳也。

已誠而明,故能“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富有,廣大不禦之盛與!“日新”,悠久無疆之道與!

天之知物不以耳目心思,然知之之理過於耳目心思。天視聽以民,明威以民,故詩書所謂帝天之命,主於民心而已焉。

化而裁之存乎變,存四時之變,則周歲之化可裁;存晝夜之變,則百刻之化可裁,推而行之存乎通,推四時而行,則能存周歲之通;推晝夜而行,則能存百刻之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知上天之載,當存文王。“默而成,存乎德行”,學者常存德性,則自然默成而信矣。

存文王,則知天載之神,存眾人,則知物性之神。

穀之神也有限,故不能通天下之聲;聖人之神惟天,故能周萬物而知。

聖人有感無隱,正猶天道之神。

形而上者,得意斯得名,得名斯得象;不得名,非得象者也。故語道至於不能象,則名言亡矣。

世人知道之自然,未始識自然之為體爾。

有天德,然後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

(正)【貞】明不為日月所眩,(正)【貞】觀不為天地所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