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大戰前夕(2 / 3)

前麵的一係列失敗,他的巡撫位置已然不穩。

哪怕現在穩住了戰線,朝中還是有撤換他的聲音。

想要保住巡撫的位置,他必須獲得徐文嶽的支持。

在這種時候,就需要隊友襯托了。

相比丟城失地,連自己都被叛軍俘虜的鄒巡撫,他這個能夠穩住戰線的巡撫,一下子變成了優等生。

“哼!”

“別人都可以殉國,就他鄒雲川敢做俘虜,不是從賊是什麼?

搞不好他自己就是白蓮教混入朝中的暗子,故意配合著叛軍,謀奪兩廣之地!

師爺給三司發文,讓他們緝拿鄒氏一族問罪,絕不能讓這些亂黨跑了。”

徐文嶽毫不客氣的扣上了大帽子。

事情到了這一步,真相已經不再重要。

為了遏製投降風潮,他必須殺雞儆猴。

甭管鄒雲川是意外被俘,還是主動投降,都算鄒家人倒黴。

享受了鄒雲川當巡撫帶來的好處,就要承擔這貨捅出來簍子惹來的抄家滅門之禍。

“閣老,除了緝拿叛逆之外,還需要派人安撫各地官員。

尤其是廣東地區的官員,更是要重點關注。

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官員大規模投降的鬧劇發生!”

侯懷昌跟著補充道。

官員大規模投降,通常是王朝末年的征兆。

一旦發生這種事,即便剿滅了白蓮教叛軍,天下人心也會動蕩起來。

到時候朝廷追責下來,縱使徐文嶽貴為輔臣,也難逃被問罪。

……

廉州城。

叛軍大兵壓境,讓這座剛剛煥發生機的城池,再次變得蕭條起來。

怕遭遇兵禍的商戶們,紛紛選擇離開暫避,隻留下少數膽子大的依舊在堅持營業。

對民間的這些變化,李牧自然是一清二楚。

有監軍在一旁看著,除了發布安民告示外,他什麼也幹不了。

大虞朝對武將管理的嚴格,除了本職工作外,其他工作幹的越漂亮就死的越快。

哪怕是臨時代管,那也要遵循前例。

最少在監軍的眼皮子底下,必須按照以往的規矩來。

標新立異搞砸了還好,大不了被文官噴幾句,背負不學無術的罵名。

一旦搞出了名堂,那就出大名了。

這是名聲,對武將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往後會受到朝廷的重點關注,稍微有點兒逾越,都有可能葬送自己的小命。

“指揮使大人,叛軍派人送來了勸降書信!”

聽到這個消息,李牧微微一愣。

叛軍哪來的信心,認為他會投降?

即便是例行勸降,也要先調查清楚,對麵的敵人是誰。

這樣稀裏糊塗的發勸降信,除了浪費使臣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把來人和書信,一起交給賈大人。

往後凡是來勸降的,通通交給賈大人處理。”

李牧淡定的說道。

勸降信根本沒必要看,叛軍開出來的條件再好,他都不可能倒戈過去。

白蓮聖國看似鬧騰的厲害,可同大虞相比,他們在實力上還差的遠。

那份均田令,吸引了大量的民眾加入不假,可全民皆兵的策略,把他們推向了不歸路。

大量青壯加入軍中,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控製區內的糧食產量,根本養活不了那麼多軍隊。

隻有不斷對外擴張,不斷查抄士紳的家底,才能夠支撐白蓮聖國的戰車持續狂飆。

一旦擴張遭受挫折,被勝利掩蓋的內部矛盾,很快就會爆發出來。

裁軍休養生息,是不可能的。

現在四麵都是敵人,隻有不顧一切的把資源投入到軍隊上,才有一線生機。

想要破繭成蝶,光拿下兩廣不夠,還必須拿下湖廣或者是江南的魚米之鄉。

毫無疑問,這非常的困難。

湖廣和江南的民眾日子同樣苦逼,但相較於其他地區,還算是不錯的。

底層民眾隻要日子過的下去,造反積極性就高不起來。

均田令確實不錯,可再好的政策,都需要有人去執行。

白蓮聖國初創,沒有那麼多合格的官僚。

發布的均田令,更多隻是一個政治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