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哪一路走的快,就先打哪一路。
至於勝算嘛,那要接觸了之後,才能夠知道。
不過從叛軍的行動速度來看,這幾股敵軍都不算精銳。
從籌備出兵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都沒有完成兵力的集結。
如果不是考慮到接下來收複廣西,需要提前削弱叛軍的有生力量,他們連集結兵力的機會都不會有。”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
作為新生政權,本該是效率最高的時候,白蓮聖國的表現卻非常一般。
其中固然有土司部隊拖了後腿的緣故,他們自身的組織能力欠缺,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戰場上兵貴神速,這種遲緩的集結,相當於自曝其短。
如果不是需要叛軍把土司從山上忽悠下來,李牧早就對他們動手了。
從搜集到的情報來看,上一次廉州之戰後,廣西土司之間又爆發了大規模內戰,軍事力量遭到進一步削弱。
受實力削弱的影響,政治上也從和白蓮聖國共治廣西,淪落到依附白蓮聖國。
接下來這一戰,倘若能夠順利收官,土司的軍事力量基本上就廢了。
縱使有漏網之魚,那也阻擋不了改土歸流的大勢。
……
白蓮聖國大營。
看著從各地彙聚而來的兵馬,孔四六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
統帥二十萬大軍,這還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此前帶兵最多的時候也不過萬餘人。
步子一下子邁的這麼大,對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在白蓮聖國內部,有過指揮二十萬大軍經驗的,也隻有負責東征的平南王。
就連負責的北伐的東平王,負責西征的鎮西王,麾下也沒有二十萬大軍。
一下子成了聖國兵力第二多的統帥,除了最初的興奮外,剩下的全是煩惱。
名義上有二十萬大軍,光土司的軍隊都占據了三分之二。
真正的聖國嫡係武裝不過六七萬,其中還包括留守思明、南寧、潯州三府的老弱。
刨除老弱之後,剩下的五萬部隊,也就接受過三四個月的基礎軍事訓練。
沒有辦法,白蓮教從起兵到現在,還不到一年時間。
能夠拿出這麼多家底,已經非常不錯了。
曆史上那麼多農民起義,領導層比白蓮聖國優秀的,還真找不到幾個。
表現出來的政治外交手段同樣不俗。
看忽悠一眾廣西土司的操作就知道,他們是真有能力。
不過再怎麼秀操作,也是有瓶頸的。
對內缺乏大量的文官治理地方,對外作戰又缺少武將。
現在的主將,全是創業團隊的原始班底。
戰爭能夠磨煉人,可將帥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的淘汰篩選。
偏偏白蓮聖國發展的太過順利,將領們來不及經曆挫折,就直接打起了巔峰賽。
像這種數十萬人參加的大會戰,白蓮聖國已經打贏了一次廣東會戰。
理論上來說,白蓮聖國贏得廣西會戰後,就可以全據兩廣之地。
接著打贏湖廣會戰,再到江南地區發動一場大會戰,半壁江山就到手了。
越是戰略意義巨大,就越不能容忍失敗,對前線將領造成的壓力也就越大。
孔四六選擇分兵三路,既有後勤上的考慮,同樣也是兵馬太多指揮不過來。
光潯州這邊的十萬大軍,調度起來他都感覺吃力。
為了減少內部矛盾,避免爆發內戰,他不得不把有恩怨的土司分開。
偏偏廣西土司之間的恩怨情仇,那是罄竹難書。
不光白蓮教在挑起土司內鬥,曆代中原王朝為了地方穩定,就沒少幹這種事。
往上追溯的話,相鄰土司之間,基本上都有過血海深仇。
臨近幾個州府土司之間,還有互不兼容的地域矛盾。
翻開廣西的地方誌,三分之二的內容都在記錄土司內鬥史。
“好了,過去的事情,我們就不提了。
今後我不希望看到,軍中再次發生械鬥。
如果再有人觸犯,老子不管是誰麾下的部將,一律軍法從事!”
剛剛處理完一起糾紛的孔四六,對著一眾土司頭目訓斥道。
為了方便指揮,也為了更好的拿捏這些土司。
大寨土司的兵馬,都被他刻意進行了拆分,留在這裏的隻是一部分。
另外的兵馬,被拆分到了另外兩路軍中。
軍中實力就是話語權。
手中的兵少了,這些大土司的傲氣,也削減了不少。
相比第一次召開軍事會議,互相拍桌子的混亂場麵,現在已經安分了很多。
見一眾土司相互之間,依舊怒目而視,孔四六也知道讓大家放下仇恨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