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尋並不知道已經有人打上了她的主意,這幾天她非常的忙,忙著應酬學院裏的各位同窗。
上一次她閉關,很多同窗發來信件問好,她也都一一客氣的回複了。之後有大半的人都沒有再聯係,但也還有一些人再次回複了她的信件。
這年頭修真,除了自身實力重要,人脈也是必不可少的。更何況蘇尋本身也不是孤僻的人,能夠結交一些朋友她也很願意。
自由學院的學生來自四麵八方,與他們交談,蘇尋能夠得到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而她便是要在這些信息當中抽絲剝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經過一番你來我往之後,和蘇尋有穩定聯係的便有那麼幾個人。一個叫叫做陳近中,是陳國皇族的旁支,但是這一支並不簡單,要追溯到陳國太祖皇帝時期。
那時候陳太祖皇帝有四個兒子,太祖皇帝建立陳國的時候已經是不惑之年,那四個兒子雖說有大有小,但都業已成年。且都是太祖皇後之子。
當年太祖皇帝坐穩了皇位,治國有方,很快便平息了陳國國內的騷亂,國內形勢大好一片。可平靜也隻是一時的。接下來原本一派和睦的幾個兒子就開始為太子之位明爭暗鬥了起來。
說來說去,也是因為當年的大皇子不中用。為人軟弱,沒有擔當,野心卻不小。太祖皇帝對這個兒子並不滿意,所以在立太子的時候左思右量,始終下不定決心。
太子之位懸而未決,就相當於給了有心人暗示。另幾個皇子有了可趁之機便蠢蠢欲動起來。
太祖皇帝震怒、無奈,卻也傷心萬分。不要說自己剛坐上皇帝的寶座,屁股還沒坐熱乎呢,他還想著自己能夠壽與天齊,多在位置上坐一些年,而自己那幾個一個娘肚子裏爬出來的兒子就已經開始覬覦自己的位置了。這讓他如何不震怒,如何不無奈,如何不傷心?
剩下的幾個皇子裏麵,二皇子手握軍權,有勇有謀,當初陪著太祖皇帝一起打天下,俗話說,大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當年打天下的時候,有自己的兒子作為大將,皇帝自然安心的很,但等到和平年代,手握兵權的兒子就不那麼讓自己放心了。
三皇子當年出生的時候,仗打的正凶,太祖皇後很是吃了一番苦頭。且因為太祖皇後跟著皇帝南征北戰,很不安定,是以三皇子出生的時候,身子很弱。讓皇帝夫妻二人很是心疼。到了後來,三皇子慢慢長大,長相結合了皇帝和皇後的優點,加之這些年身體不如其他幾個皇子健康,所以皇帝夫妻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
四皇子是太祖皇後最小的一個兒子,有他完全是個意外,且生下他不久,仗就快打完了。這時候太祖皇帝男人本色的性格也顯露了出來,還未登上寶位已經先後納了幾個嬪妃。有了新人忘舊人,這幾乎是所有男人的通病。太祖皇後每日被那些嬪妃爭風吃醋鬧得好不頭疼,自己心裏還憋著一股子酸意。又因為四皇子身邊有丫鬟奶娘照顧著,自己反倒沒有幾分心在小兒子身上。是以四皇子隨時最小,卻不如幾個哥哥受寵。
好在後來的那些女人們生下的大多都是公主,皇子雖有一兩個,卻年紀太小,根本沒法加入奪嫡的正營。
就這樣,大皇子雖未嫡長卻為人平庸。二皇子殺伐果斷,但手段過狠。三皇子表麵上瞧著聰明伶俐,私下裏卻太有心機,且小心眼。四皇子看起來平平無奇,卻勝在老成穩重。四個皇子各有大臣維護。
朝堂上看起來風平浪靜,私下裏卻暗潮洶湧。
太祖皇帝對這些事情了如指掌,也用盡了手段各方平衡,想自己先壓製著,再慢慢瞧些年。卻不知道他這一舉動反而讓朝堂更加不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