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七分政治三分軍事(2 / 2)

第一天議事會上李斯接著尉繚的發言,深得大家的一致認可。尉繚在此基礎上發表了自已的看法,最後特別地強調了這場一掃六國的戰爭一定要快、要抓住機遇、一氣哈成。

“憑秦國現在的強大,諸侯一國的力量隻能夠抵得上秦國的一個郡縣;但是,如果諸侯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秦國的力量就不及了。”尉繚說到這裏,一一列舉了曆史上小國修養生息後打敗大國的教訓。

如吳王夫差沒有在戰勝對手之時當即滅亡越國,結果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積蓄力量,反過手來滅亡了吳國;晉國的智伯沒有果斷地鏟除比自己弱小的趙、魏、韓,反被三家聯手攻滅;齊宣王沒有趁攻占燕國之時吞並它,齊滑王借燕國臣服之機滅亡它,反被燕昭王招賢納士,合縱攻齊,報仇雪恨,致使齊國幾乎亡國等。

尉繚最後的結論是:必須趁敵弱我強之機,毫不猶豫地立即攻滅各國,防止各國結成聯盟,出其不意地發動反擊,致使秦國功敗垂成。

尉繚的話深得秦王讚許。現如今,姚賈與頓弱已經出發,分別去致力破壞六國可能的合縱,去收買內奸,施反間計,以敗壞六國的政治,從根本上弱化六國。在這一點上,秦王不僅親自參與、精心謀劃,還聽從了尉繚的建議,大膽決策、不惜代價。

計劃已經如此周到,準備已經如此充分,不大獲全勝恐怕都難!秦王的臉上,露出滿足而又自信的笑容。他環視了一下他的文武大臣,緩緩地開口道:“今天,我們討論一下進攻的有關事情吧。”完了,他微笑而期待地望著他的肱股大臣。他心裏非常明白,一統天下的最好策略,已經在他們心裏了。

這回,是李斯首先發言,他坦然地迎著秦王的目光,說:“這場戰爭,關乎秦國命運,我們不僅要強化在軍事對敵人的打擊、有一個很好的戰略計劃,也不僅要特別重視利用外交手段,來分化敵國,達到從敵國內部來瓦解敵國的目的。同時,我們還要有自己的政治手段,要改善內政,順從民心,調整政策,安撫降地,讓全國上下,萬眾一心,聽從大王的驅使,為一統天下而竭盡全力。”

秦王聽了,點了點頭,把征詢的目光投向尉繚。

“李客卿的話很有道理。”尉繚說:“治國之道,曆來就有‘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說法,戰爭勝利的關鍵就是要內政修明。所以,還有件要做的大事是:大造輿論,譴責諸侯或‘倍盟’、或‘叛約’、或‘昏亂’、或‘欲為亂’,聲稱自己是‘興義兵,誅殘賊’。我們要大張旗鼓地宣傳戰爭目的,就是要‘興兵誅暴亂’,‘庶幾息兵革’,結束‘天下共苦戰鬥不休’的混亂局麵。我們隻有在戰前這樣地大力宣揚秦國發動戰爭的正義性和意義,才有利於鼓舞士氣,爭取民心,贏得廣大秦國民眾的同情和支持。”

秦王聽尉繚的話,不斷點頭。

為了一統天下,這些年來,秦王憑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在內政方麵,已經做了很多事情。他親政之初,就虛心地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大膽而果斷地收回了逐客令,真誠地請回了包括李斯在內來秦尋求發展的眾多外國人;接著又聽從茅焦的諍諫,把太後接回鹹陽宮;當他感到嫪毐與呂不韋對自己再無威協時,還下令放歸被流放的原屬嫪毐與呂不韋的仆從們。這既緩和了秦王朝內部的矛盾,又改善了秦王的政治形象。

秦王為統一天下所作的準備,遠遠不止這些,他還興修水利,發展生產,以富國強兵、安定民生;對於連年來秦國不斷擴張的占領地,也還不斷地調整政策,以緩和當地人與秦人的敵對氣氛,安撫被征服地的民眾。

除此之外,秦王還徹底地貫徹既定的各項法製及功勳爵製度,做到令行禁止,賞罰分明。對於李斯、尉繚、王翦等這些個重臣大將,更是不惜高官厚祿,田宅園池,重賞厚待。從而至使謀臣竭智,將士歸心,三軍樂於效命。

等等這些,都大大地改善了秦國國內政治,緩和了君臣、君民矛盾,為統一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就這樣吧,明天應該討論如何對外作戰了!”天快黑時,秦王感覺自已心裏己經有底,高興地說。